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对于这些内容,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
2、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并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一、本单元教学内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运算顺序。4.解决问题。二、重、难点设置: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通过线段图的展示、算式的比较,直接、明了地揭示了加、减法之间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其中“逆运算”概念是教学的难点,要让学生清楚,“逆”是相反的意思,“逆运算”就是相反的运算。难点: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感悟、体会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
3、的运算规则;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体会假设法的优越性,形成基本的解决租船问题的解题思路。本单元是学生在能初步计算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个部分间的关系进行概括和归纳的,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整理。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根据线段图列算式,观察算式之间的关系,概括加、减、乘、除的意义等手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学中恰当运用
4、多媒体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1.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以及它们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掌握与0有关的运算,知道一个数加0还得这个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还是0。3.认识中括号,知道四则运算的含义,会计算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4.解答租船问题时,学会先进行假设,然后根据实际人数进行选择和确定最佳的方案。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四则运算的意义、整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整理含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等。教学时,要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顺
5、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2.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借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学生的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悟出知识的真谛,以求得其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体验成功后的喜悦。3.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习题内容时,尽量与生活贴近,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然后从中互相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互问互答的好习惯,而且也体现
6、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效果。4.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再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教学。5.注意概念的归纳与概括。在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时,可以通过与整除对比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从发现中归纳总结出什么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课时3 括号1课时4 租船问题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第2、第3页的内容及第4页练习一。
7、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3.经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多媒体课件。(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景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格尔木。师: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
8、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生:西宁到拉萨的铁路被分为西宁到格尔木段和格尔木到拉萨段这两部分。师: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