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18005
大小:41.58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1
《四川省绵阳至遂宁高速公路遂宁段工程地质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绵阳至遂宁高速公路遂宁段工程地质评价(所属杂志:此文章来自原稿)发布时间:2009-05-06已阅读:3015徐孟(成都理工大学环工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先拟建四川省绵阳至遂宁高速公路遂宁段全长96.639公里,公路等级为四车道高速公路,计算行车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与路基同宽,设计车辆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这次调查的目的是初步查明各工点处出露及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岩性、成因类型、时代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不良地质类型、分布范围及规模。关键词:地层岩性;不良地质;成因类型中图分类号
2、:P642.4.2.71文献标识码:A1工程自然地理及水文、地形地貌拟建四川省绵阳至遂宁高速公路遂宁段起于射洪县香山镇李家坝,经射洪县的金华、玉太、射洪县城东、洋溪;蓬溪县的青堤、天福、群力、吉祥;遂宁市的永兴,在过军坝横跨涪江后,经龙凤场、复桥镇,止于复桥镇5村3社的端公咀,接在建的遂宁至重庆高速公路。1.1气象水文路线走廊内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季风气候明显,除具备盆地内共有的冬暖夏热、日照少,风速小,云雾多,湿度大,降雨量较多,蒸发量较大,气温日变化小等特征外,还由于测区界于盆地西部春夏常旱区与东部伏旱常现区之间,受天气系统影响,使这里成为四川盆
3、地年降雨量最少的地区,射洪一般在800~900mm,多年平均值为867mm,遂宁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左右,且降雨高峰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四个月中,占全年降雨总量的50~65%。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6.6~17.8℃;射洪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遂宁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9%;风速多年平均值射洪为1.3m/s,遂宁为0.8m/s;最大风速射洪为22.3m/s,遂宁为18.0m/s;风向射洪为NW向,遂宁为N向。区内河流呈树枝状展布,网系密集。主要河流为涪江及其支流桃花河、梓江、青岗河、双江河等,均属涪江水系。涪江总体流向为NW~SE向,自三台县进人测
4、区后,经金华、射洪县城、大英县回马、遂宁市桂花、遂宁市区、龙凤场,蜿蜒迂回,纵贯全线。在向下游进人重庆境内,于合川市汇入嘉陵江。现在涪江修建多级电站,水坝以上水面宽广,达300~600m,水深5~15m;水坝以下水面宽度一般在数十米至200米,平均坡降0.642‰,流速缓慢,平均为1.5m/s。根据下游区外合川小河坝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为463.9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183.4立方米/秒(九月),最小流量93.03立方米/秒(二月),平均最高水位217.61米(七月),平均最低水位215.93m(三月),水位差仅2m。涪江径流模数为15.7立方分米/
5、秒·平方公里。1.2地形地貌测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区域地貌以构造剥蚀(侵蚀)枝状、羽状深丘为主,局部为低山,海拔大多在300~500米之间。区内最高峰天宝寨(金华东北3.5Km),海拔674.4m。区内最低点在遂宁市过军渡涪江水边,海拔262m。涪江河谷两岸侵蚀堆积地形发育,特别是I级阶地及漫滩,最宽可达4Km。此外涪江两岸的山丘上,零星分布有II至VI级阶地,但大多残存面积极小。2地层岩性测区前第四系地层有多种成因类型,下伏基岩由中生界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侏罗系中统遂宁组(J2sn)、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构成
6、。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2.1新生界第四系(Q)2.1.1滑坡堆积层(Q4del)滑坡物质以块石夹土为主,局部段为块石质土,新近的第四系覆盖层滑坡主要以块石质土和小块石夹土为主,局部粘粒富集。2.1.2近代河流冲积层(Q4-2al)卵石夹土:灰褐色,石质以石英岩为主,次为灰岩、砂岩、花岗岩等,次圆~圆状,一般粒径组成为:Φ>100mm约15%,100~60mm约40%,60~20mm约20%,20~2mm约15%,余为粉、细砂等。松散,饱和,透水性好。结构不均,局部砂、砾石分别富集。该层主要分布于涪江的宽阔河漫滩上,厚度约0~10m。2.1.3Ⅰ阶河流冲积层
7、(Q4-1al)该层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黄灰色、灰褐色低液限粘土、粉土质砂,一般厚约3~6m,最厚25.5m;下部为含漂石卵石层,石质以石英岩为主,次为灰岩、砂岩、花岗岩等,磨圆度及分选性好,层中夹低液限粘(粉)土、砂、砾、透镜体,一般厚0~20m。钻孔揭露大渝坝附近I阶冲积层最大厚度达38.5m,出露于地表。2.1.4崩坡积层(Q4c+dl)以块石质(夹)土为主,夹角砾土、低液限粘土透镜体,一般厚0~10m,分布于斜坡及斜坡坡脚,出露于地表。2.1.5坡洪积层(Q)低液限粘土,受斜坡基岩影响而呈褐黄、棕红色,含少量角砾,软塑~硬塑状,厚0~15m,
8、分布于宽缓沟谷谷底。2.1.6坡残积层(Q)(含角砾)低液限粘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