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美育.doc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美育.doc

ID:52015964

大小: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1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美育.doc_第1页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美育.doc_第2页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美育.doc_第3页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美育.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美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育教育在小学思想品德中的渗透柳泉中学—小学部许颖慧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美育美育和德育历来密不可分,传统教育中的“寓教于乐”原则就反映了美育和德育应该是有机统一的。美育使人的心灵过到和谐,通过在个体心灵上情感生活的满足,人格的和谐平衡发展,促进个性道德的发展。美育作为德育的必要前提,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德育的因素。而且,借助于美育情感体验的机制,可以克服道德说教仅仅使人“知”,不能把道德内容内化到心灵深处去的缺陷,从而使得人从内心诚真地、自发地实现道德的善。学校德育之所以招致社会上及教育界内部的众多批评指责,问题就在于以往的德育抽去了美育的因素,背离了人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

2、一蕴美事物的追求,而只呈现给人抽象的概念、空洞的说教和一大堆机械冰冷的规则,德育的面目因此变得丑陋不堪,毫无吸引力。《品德与社会》作为小学年段的德育新课程,展示了回归儿童生活的崭新的课程价值取向,教育者应从中寻找和挖掘课程资源中的美育因素,以美的手段、美的技巧和美的内涵把《品德》课程打扮得精彩靓丽,让它从灰头土脸的丑小鸭变成魅力无限的美天鹅,引领儿童走向真善美的品德发展境界。具体措施如下:一、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发现美。俄国的文艺理论大师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角度去探究美,明确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命题。他认为:“使人觉得世界上最可爱的事物的,就是生活。”的确,生活中充满了

3、美,缺少的只是善于发现和捕捉美的眼睛。《品德》课程既然以生活为取向,就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本内容,将儿童生活中所经历过的喜悦和烦恼,接触到的道理和知识,渴望过的理想和追求,一一真实地、完整地、全面地展现在儿童面前,引导儿童在原生态的儿童世界中发现美的行为、美的现象,从而受到教育和感化。二、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呈现美。《品德》课程文化是一种儿童的文化,它是应当充满“童趣”和“童乐”的。因此,我们所建构的课程生活是一种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充满美感的生活,让儿童在这种富含美感的诗意生活中得到精神和身体上的愉悦,发展良好的品德素养。1、让教学情境成为美的鉴赏过程。2、让语言交流成为美的传递过程

4、。3、以活动设计来预设美的因素。三、在品德的养成实践中创造美。良好品德的形成离不开长期而有效的行为实践,因此也可以说学生的品德建构是一个漫长的养成过程。如果学生总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静态地分析别人,知道了应该怎样怎样,获得的只是理性认识。而这种缺乏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的纯理性认识往往是不牢靠的。因为现实生活是动态的,是复杂多变的,还应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体验,在体验中让学生发现人性中的道德美、人格美。使《品德》课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扫除空洞说教,让学生在虚拟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在《品德》课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实现着自己对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

5、、合作与指导。学生通过亲自实践,对道德观念的认识必定会更深刻、更持久。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认识全来源于活动。”活动是学生学习的初始。只有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才能提高学习者的道德素养。体验是最真实、最感性的一种内心感受,通过活动能让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体验,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能内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感想,引发道德行为,使知、情、意、行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成为和谐的整体,促进人的发展。而《课程标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活动性。它从教师的角色和任务、课堂教学的形式以及课程评价方式的转变等各个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课程的活动性。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

6、解教材;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脑动手,并产生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和生成。课堂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真实的主体实践活动中体验与创造是《品德》课堂教学的一大特点。总之,《品德》课教学呼唤美的情境、美的生活、美的实践,以及一切美的因素,让我们重视美的手段,将德育蕴含在美的情境之中,以美感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让孩子们从小体会到人性中的善,在五彩多姿的美的教育氛围中达成美德的建构和人性的升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