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2004932
大小:217.4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1
《关于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点认识.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经济《经济~}2014年第11期关于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几认识●程艳萍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低素质化的现潜能已经被挖尽。现代农业需要我们突破各自为战的局面,着力状,认为农村人才大量流失直接制约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提出提高规模效益和产业效益。为此我们需要培育一批面向种粮大了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品牌效应、资格认证、政府有效引户、加工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导、“亲农爱农”教育等具体培育措施。培养一批检验检疫人员、沼气员、品质检验员、信息员、农产品推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2、培训意义培训模式广经纪人等技能服务人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率、资源的利用率,夯实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给。同时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1—158—02鼓励那些有思想、有技术、具有现代商业思维的新型职业农民自主创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党的十八大之后农村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历史阶段。3.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有助于农村繁荣。将农业院校的毕业“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关系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国生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将留地农民、专业大户的子
3、女通过农家的粮食安全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方式培育成为具有农业职业技能的业的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转变。新型职业农民“农二代”。让年青有知识的一代留在农村回到农村,并投身于是完整高效的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细胞,是解决“谁来种地”、“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去,有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如何种”的关键,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动力。只有理清新一个繁荣的农村,才有助于吸收人才,吸收外来资本和企业入型职业农民含义,准确地分析在新形势下我国职业农民发展的住农村。农民的青
4、年化、高素质化将有助于现代的农业科技和局限性和紧迫性,才能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经营管理模式的引入,极大地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差提出一个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新型职业异。农民培育的方案。4.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将有助于我国农业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打破各自为战的小农经济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和产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业效益。将居民食品消费支出与其收入比维持在较低水平,为消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
5、费者提供高品质、高质量、绿色安全的农副产品。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二、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政策建议业从业人员。根据农业部制定的《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1.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可以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素质低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必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的现状。我国农村农业人口老龄化、低素质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国情,立足“三农”工作全局,着眼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主要表现为老年多青壮年少、妇女多男性收,统筹谋划、通盘考虑。我们要吸收外国新型
6、职业农民培训的少、低素质者多高素质者少的“三多三少”的局面。根据调查统计经验,并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具有连续性、显示2010年,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0%,自2006科学性、系统性的政策措施。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6年,50岁以上1.多形式培训,逐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制度。根据江农业劳动力比重将超过50%;在一些地方,留下来务农农民中妇西省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查显示,广大的农民群众对农业技能女超过63%。从文化程度结构看,农民平均受教育平均年限为的培训有相当强烈的愿
7、望,迫切希望在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前提7.4年。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占54.87%,超过全部被调下获得短期的农业培训。其中农民对接受短期培训的意愿占到查者的一半。小学及其以下文化的占24.31%。出现明显的“老人了60.07%,一事一训占32.04%,职业技能培训占28.10%,而中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现象。根据2010年对10省的抽专及其以上学历占3.50%。而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农民最愿意样调查表明,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的培训方式是现场指导和面对面授课分别占到了64.3
8、9%和劳动。陕西省的调查显示,转移出去的农民工72%是“80后”、60.44%。“90后”青壮年劳动力。许多从农村中走出去的技术人员,高校毕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业生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和基础条件的落后不愿意回到农村。的经验针对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的人群,采取多元的培训方即使回到农村由于对农业缺乏感情、缺少实践,也很难种好地、式。对于留地农民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