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

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

ID:5200025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_第1页
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_第2页
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_第3页
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探析互动娱乐设计的创作思维【摘要】本文提出了互动娱乐设计双向多维度思维的四点原则以及思维维度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结合传统艺术创作的相关手法阐述了作品设计的审美要求;将艺术化与人性化融入到互动娱乐作品的元素设计中,从人性化设计趋势的角度,结合人的心理感知需求因素,说明以追求趣味性、娱乐性为基础目的的互动娱乐艺术,还应该具体体现于作品中的几点人性化设计建议。【关键词】互动娱乐;思维;技术;艺术化;人性化一、引言基于互动技术平台的娱乐形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互动娱乐作品一改传统的艺术形式,带给了我们对艺术发展新的思考,它突破了传统

2、艺术将静观变成接受者的行为准则,将单纯的欣赏者转变为参与者、合作者。本文通过对互动娱乐特点的阐述以及对当前互动娱乐产业现状的分析,旨在提出互动娱乐作品创作的思维原则,互动娱乐作品创作过程中的作品定位以及互动元素设计的艺术化与人性化。二、互动娱乐艺术概述1.“互动”与“互动娱乐”。“互动”即为双方或多方之间相互的影响和作用。互动娱乐艺术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流这一平台,互动技术是这种艺术形式的生命之源。具有一定艺术性的、通过互动技术实现的,使受众获得娱乐的作品属于互动娱乐作品。2.互动娱乐艺术的视听特征。(1)审美的互

3、动性,传统的艺术作品中,艺术作品的受众一方只是被动的接受创作者的思想,仅仅从精神上领略作品的意味。与之不同的是,互动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不再摆出孤芳自赏的姿态,而是积极地创造与受众互动的环境,使观众可以改变和影响作品,甚至成为作品表现的一个元素。作品的人性化因素更加突出,将受众摆在中心的位置,与受众共同打造作品的深层含义。(2)简单操作与复杂结构的统一,互动艺术的从众追求决定了作品对视听表现上的一系列要求。其中,作品结构的复杂和互动元素操作的简单化是一个重要要求。作品结构复杂,才能以其丰富的、精彩的、变幻莫测的内容和互动元素吸

4、引受众,并通过受众的操作呈现出来。互动艺术作品在视听形式的设计上,一定要使这扇门容易被受众找到,而且要容易被打开。受众找到并打开了这扇门,才能领略被遮掩于其中的无限美妙动人的风景。三、互动娱乐设计的双向多维度思维1.互动娱乐设计的“活动”思维。互动娱乐设计的整个创作、接受的过程,自始至终表现为一种“活动”,一种在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回应,绝非任何一方独自完成的活动。从作者及其创作过程看,互动艺术有着以下特点:(1)作品的作者常常是一个由文字脚本作者、美术工作者和电子技术人员组成的群体;作为作者的这个群体,他们不仅是艺术

5、活动的主体,是艺术创作者,同时是技术操作者。(2)作品不单是创作出来的,而且是“制作”出来的,作品的诞生过程是艺术创造与技术制作一体化的过程。没有艺术创造与技术制作的联手,便没有互动娱乐作品。2.互动娱乐设计的多维度思维。传统艺术的单向思维模式,对于互动艺术作品制作来说格格不入。互动意味着双向多维,所谓双向,指制作者和参与者,所谓多维,指制作者思维的多种方向。互动艺术思维是多维度思维,其维度主要包括:人物命运的多向沉浮变幻及其多种不同归宿,故事情节的多向发展及其不同结局,环境情景的变化及其对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多向度影响,

6、参与者的多种文化背景及其对审美和游戏的多种要求,画面的可视性及其技术支持的可能性。3.互动娱乐设计的游戏与审美交汇思维。传统艺术是审美思维的产物,是思考世界、探索人生、传达情感、确证自我的途径。互动艺术作为艺术,当然不排斥艺术的一般功能,但它更关注的是获取形式的感官吸引力和愉悦性;是一种意义或意蕴,是意味单薄,或者无意义、无意蕴、无思想的游戏的快乐;是一种使平民实现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虚幻自由的快乐。4.互动娱乐设计的艺术与技术交并思维。互动艺术作为一项交叉学科,它的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推陈出新。互动艺术作品生产的这种特

7、点,决定了互动艺术作品的制作思维是艺术与技术思维交并的思维。互动艺术所需要的技术支持不仅仅限于电子技术,它所涉及的诸多方面的科学技术闯入艺术领域,使互动艺术成为一种迥然不同于艺术思维,也不同于技术思维的思维。伴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互动艺术的创作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艺术形态更加的多元化,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参考文献[1]kathleenmgalotti.《认知心理学》.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郭晓寒,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英)e.h.贡布里希

8、.《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熊澄宇.《新媒介与创新思维》.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