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97143
大小:181.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21
《扬州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扬州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全面推动“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实现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江苏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以来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十一五”以来,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8631”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八大产业”振兴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考核体系,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科技规划各项预期目标和任务。创新能
2、力显著提升。近6年,我市连续3届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开展扬州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已列入2011年科技部与江苏人民政府工作会商议题。2010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已超过4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8%,位居全省第六位。专利申请量到2010年已达到9980件,“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36.9%;专利授权量到2010已达到3790件,年均增长33.5%。我市主持或参与国家863、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50多项,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省科学技术奖70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27
3、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2224亿元,年均增长52.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7.9%,居全省第三位。攻克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了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技术含量高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电子书等多个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技术新兴产业。1家企业入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企业入选省百家重点创新型企业,全市拥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4家、174家企业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技工贸总收入亿元以上企业50家。“十一五”期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59个,省重点新产品129个,省自主创新产品4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15个。农
4、业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工作,“十一五”以来,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专项扶持资金累计增幅达4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科技产出能力不断增强,育成动植物新品种(系)17个,制定标准103个,专利授权137件,邵伯草鸡和扬州鹅经农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新品种。建成了3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9家省级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20家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组建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惠民作用日益显现。省社会发展重点示范工程“扬州阳光美第住宅小区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集成
5、与工程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厅验收,科技强警示范区县创建工作获得圆满成功。全市一批医疗关键技术、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医疗服务、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救助决策、水环境治理和大气环境安全监测预警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共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93项,其中“抗条纹叶枯病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平原河流防洪安全动力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等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新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已建成半导体照明、汽车及零部件,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5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省级以上创业服务机构实现了县(市、区)全覆盖,开发区、祁江
6、区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建有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25家。启动了南大一扬州光电研究院、南大一扬州化工研究院和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园建设;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江苏(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列入省重大创新载体建设计划。扬州科技文献公共服务平台、扬州“三新”产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扬州大型仪器协作网等面向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1000多家企业与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省内外高校建立校企联盟331家。2008年以来,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合作”主题,我市加强了与西安、北京、长春、上海、成都、武汉等地的
7、三十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联系,举办了11场高水平的产学研推介活动,共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500多项,科技成果向我市汇集和转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有效支撑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过“十一五”的部署和实施,当前我市激励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自主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全社会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但是,我市科技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科技总体投入有待加强,R&D占GDP的比重偏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