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

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

ID:5199378

大小:47.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2-06

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_第1页
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_第2页
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_第3页
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_第4页
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报告文学的“文化扩张”与“文学性”再认识摘要:“文学性”问题与整个文学的观念革新密切相关,更与报告文学的本体特性与价值标准一脉相连。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迅猛发展的“现实”,迫使其内涵与性质已发生深刻变化,因而必须以“新五性”代替传统的“旧三性”。因此,发展至今的报告文学不再是只具有文学“性”的交叉、边缘文体,而是一种强调主体创作、题材选择和理性精神的非虚构的独立“大文学”审美文化复合体,其整体上的“文学性”表现为“非虚构美”、“崇高美”、“理性美”与“综合美”等。关键词:报告文学;“文学性”;观念更新;本体特性;价值标准学界之所以不断有否定报告文学的声音和不断

2、出现“报告”与“文学”等论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对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以及与此相联的本体特性认识不清。事实也是如此:报告文学理论的落后关键是本体论的落后,即没有与时俱进地解决报告文学“是什么”的问题。的确,报告文学究竟是什么?它属于“新闻”还是“文学”?如果属“文学”,是“散文附庸”还是“独立品种”?如是“独立品种”,又该如何概括其本体特性?很遗憾,从1930年代茅盾、胡风等人开始,虽然各种报告文学定义或本体论多达数十种,但至今为止,最有代表性的成果还是“散文论”②与“三性”(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统一论③。这些理论是否科学、正确呢?要回答此问题,首先必须

3、明确:检验报告文学理论的标准只能是“实践”;报告文学“实践”处于发展、变化的动态中,我们只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实践”来进行具体考察。因此,如果“三性”与“散文”论的“实践”基础和适用范围是“过去”,那它可以说是基本合理的,而如果以它来概括、规范和指导“现在”新时期以来的创作“实践”,那它就是传统、保守、落后的了。而当今报告文学理论的“落后”与“尴尬”,恰恰就在于用“过去”的理论来规范“现在”的实践;换句话说,我们“现在”的理论水平还停留在“过去”阶段。因为,在新时期以前的“过去”,报告文学还处在发展变化的初级阶段,同时又处于“政治挂帅”的风

4、云时代,因而它先是“文学化的新闻”,后成“新闻化的政治”,的确是在新闻、文学与政治之间徘徊而找不到“自我”,也的确只能“三性”杂糅,屈居散文“附庸”。而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不仅已“由附庸蔚为大国”,已取得了与小说、诗歌、戏剧等传统文体争奇斗艳的资格和地位,而且其内涵与性质已发生深刻变化,如再用传统的“三性”等来进行规范,就不仅“捉襟见肘”,而且是“隔靴搔痒”了。首先,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向“新闻性”提出了挑战。这一点,除问题报告文学的向历史文化掘进外,主要是史传报告文学的崛起。回顾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史可知,它的发展、壮大与“独立”,一直伴随着对“新闻”母体

5、的挣脱与对“新闻性”观念的突破。也就是说,它在保持现实题材的“新闻”特性的同时又向“历史”的深处开掘,力求以当代意识观照历史或以历史经验指导现实。这一点,我们从《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到《唐山大地震》,从《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志愿军战俘记事》到《中国革命斗争报告文学丛书》,从《8·23炮击金门》、《解放战争》、《中国海军三部曲》到《雪冷血热》等,均可看出。其次,新时期以来的报告文学也颠覆了“过去”的“政论性”观念。这一点,除史传报告文学中的“历史反思”、“科学理性”与“学术考证”等外,以问题报告文学表现最为突出。1980年代中后期崛起的问题报告文学热潮,不

6、仅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新闻性”观念,而且以矫枉过正的偏激和以传统“文学性”的牺牲为代价,而将“政论性”发展成新的理性,并将其推向极致。这种“理性”除包括政治理性外,还有哲理思辨、文化启蒙和学术性、知识性与资料性等。它经1990年代的暗滋潜长,至新世纪又形成新的高潮。而其新的理性启蒙中,又增添了“人”的重新发现、思维的“中介”、价值的中立尤其是思想的“自由”与精神的“独立”等。这一点,我们从“大地震热”、“苏晓康模式”到赵瑜的“体育三部曲”、何建明的“教育三部曲”,再到胡平的《战争状态》与“学术体”,从《阴阳大裂变》、《中国的“小皇帝”》到《中国农民调查》、《只

7、有1个孩子》与《第一种危险》等,也都可见出。最后,关于“文学性”。该问题比前两点更复杂、重要,也更为关键。如前所述,这一点,在新时期以前的“过去”,尤其是在报告文学草创期的1930年代,茅盾等先驱把它定为基本特性之一,认为报告文学要吸收小说等虚构文学的手法与技巧,是正确、合理的。因为,任何新文体的创造与生长都必须学习、借鉴甚至模仿。报告文学这一从新闻母体诞生的新品种,既然是以“文学”为父杂交而成,那么,继“父”之志、取“父”之长就在情理之中。但问题是,在传统的观念与资源中,“文学性”中的“文学”主要指的是小说等虚构文学。这样,报告文学就先天存在着矛盾与尴尬,

8、即新闻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