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

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

ID:5199362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_第1页
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_第2页
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_第3页
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_第4页
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社会兴起的社会学思考2011年11月5-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合作主办的“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与中国经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23所全国著名高校的知名社会学专家和著名理论刊物的知名编辑出席了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书记郭星华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苏国勋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沈原教

2、授以及研讨会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刘少杰教授在开幕讲话中对相关研究寄予厚望。专家们表示,信息化是手段,网络化是形态,全球化是大局,其中网络化作用于中国经济社会变迁更是当今学术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议题。通过对网络社会的研究推动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研究发展,是一项继往开来的事业。专家们对本次研讨会提出了理论自觉的要求和期望,鼓励采用本土化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和创新,发现社会结构内在的规律性及其独特性。经济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学研究不仅要面向现实,而且还要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形成新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们就相关议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发言和讨

3、论。一、网络社会与传统社会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尽管网络社会目前并不能代替以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在场行为和在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带来的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呈现在社会学面前。刘少杰教授认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其中最突出的变化在于缺场交往的快速扩展、传递经验的地位提升和社会认同的力量彰显,它们都已深入到社会心理结构的变化,是社会结构内在的深层变化,这预示了人类社会将发生一场工业社会以来空前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他引用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认为信息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的重构,已经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而网络

4、社会崛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发展变迁,而是人类社会在工业社会基础上进入了一种新社会形态。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张军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梁坤也都聚焦于互联网的缺场交往,通过对微博的分析证实了传递性经验作用的日益凸显。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汪和建教授通过研究谷歌局部退出中国市场事件关注信息自由的问题。在互联网的相关研究中,并不缺乏道德、认同、权力、情感等以往社会学一贯关注的议题。浙江大学教授黄少华通过对大学生网民不道德网络行为的研究发现,在现实中的关系被隐去的网络社会,虚拟性和匿名性并没有使得网络同侪压力的作用降低。它不仅对不道德

5、网络行为有显著的影响作用,而且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新建的网络道德意识。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成伯清分析了新时代在网络空闯以及现实社会中中国政治文化与公共情感之间的关系和问题。他指出,公共情感问题根本上要从结构上解决,同时,公共情感领域也需要启蒙,必须超越同情的文化而走向尊重的伦理。针对网络社会中因信息传播而产生的新的认同和权力,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建民分析了自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网络社会以来获取信息的典型方式一步步呈现出“去权威化”的过程。他提出网络社会中信息的“脱域机制”带来了个体时间感与空间感的虚化、个体与社会的疏离,进而将

6、引起社会认同难度的增加。王冬梅发现,网民舆论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虚拟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网络“类民间组织”。存在于其中的“网络民意”已成为现阶段最具影响力、最具实效的社会权力。二、新形势下对理论范式的反思研讨会专家们对相关社会学理论范式的反思体现了高度的理论自觉。中山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宁对从关系/网络嵌入性范式到制度嵌入性范式的演变路径和演变逻辑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他指出,关系/网络嵌入性范式把人的经济行为看作是嵌入于当下的具体社会关系,过于描述性和笼统。虽然后来陈纯菁等学者提出的文化嵌入性纠正了网络分析过于侧重关系的偏颇,将文化、意义和互

7、动带回到关系网络中来,却依然难以解释博弈性行为和权力在博弈中的作用。在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制度嵌入性的研究强调制度环境对人的行动及其后果具有解释力,弥补了上述缺陷。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邹诗鹏聚焦社会空间的概念,通过研究列菲伏尔以及后人关于空间的理论转向,梳理了原本呈现衰微之势的激进社会理论在“68运动”之后逐渐复兴的过程并批判其卷入了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氛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奂平清批判了学界热衷于描述中国传统社会的伦理本位、关系本位,并将其作为理论前提判定的现象。提出应加强理论自觉意识,注重分析“关系”等社会现象的

8、自我实现预言机制,通过发现与分析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实践中通过制度设计等途径打破“关系”循环的成功案例和可能途径,使中国人摆脱“关系困境”,推动中国社会现代性成长。针对社会学界的网络理论,哈尔滨工业大学社会学系唐魁玉探讨了“网络文化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