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97491
大小:1.19 M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05
《[名校联盟]浙江省杭州二中2011届高三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学年杭州二中高三年级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2页,选择题部分1至7页,非选择题部分8至12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檫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BC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根据中国、俄罗斯、日本自然和经济特征完成1-2题1.读三国经贸合作示意图,判断三个国家A.A是中国B是俄罗斯C是日本B.A是俄罗斯B是日本C是中国C.A是日本B是中国C是俄罗斯D.A是俄罗斯B是中国C是日本2.A、C两国经济发展具有的相似区位条件是A.矿产资源丰富B.水能资源C.内河航运发达D.海洋运输为主图示,AB为半个晨昏圈,O为AB的中点且纬度最高,CD是半个经线圈P点纬度最高,O点是CD的中点,读后回答3~4题
3、。3.此日若O点正午太阳高度为38º则:A.D地正午太阳高度52ºB.该日P地的日影长短和方向有明显的日变化C.B、C两地和D、A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相等甲BD.C、D两地昼长相等4.若某日0P间的纬度差最大,则:A.C地纬度最低B.地中海式农业正收获油橄榄C.非洲高原动物南迁D.中纬度昼夜差别一年中最大读甲乙两地示意图回答5-6题5.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B.乙图海域盐度较甲图海域盐度高C.甲和乙海域属于不同的大洋D.甲乙两地属于同一板块6.关于A、B两港的共同区位因素说法不正确的是13A.沿海地势平坦B.位于海湾
4、,水深避风C.陆上交通配合较好,经济腹地广阔D.依托特大城市7.可为分析洪涝灾害影响范围,确定救灾物质调配的最佳路径是利用了GIS的什么功能 A.GIS的信息管理、查询B.趋势分析C.数据的编辑、存储D.灾情报告 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2倍。据此完成8—9题。M甲乙100200160015005000NQR8.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域的4倍C.甲乙两区域区时相差10小时D.乙区域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始终大于甲区域9.下列对甲区域的推测,最可能的是A.多
5、海岸线曲折的峡湾型海岸B.经济落后,以渔业为主C.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大D.气候以苔原和冰原气候为主下图为某地级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东邻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读后完成10-11题。海域海水库东河西河NDWGZFN010km海洋国道砂质海岸礁石海岸泥质海岸污水处理厂等高线国道10.有关该区域的规划,正确的是A.W城利用丰富的沙子,建造建材厂B.在D城建深水码头C.N城拟建大型电厂和焦化厂D.F处建污水处理厂
6、11.该市道路规划不合理的是A.分别从Z城、G城建高等级公路与W城连接B.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C.Z城与D城之间建高等级公路D.D城与W城之间建高等级公路1312.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13.与“人是万物的尺度”相比,苏格拉底的“我知道自己的无知”这一观点在哲学上的意
7、义是 A.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对“自我”的发现 C.对绝对权威的否认 D.对人类自身的关切14.“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 A.公元前3世纪 B.公元7世纪 C.公元14世纪 D.公元17世纪晚期15.宋代经济的发展被不少西方史家称为“商业革命”。下列各项中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商业中心B.江南市镇的广泛兴起C.都市中始现店铺林立的常设商业区D.“市”分散于宅屋
8、之间16.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报刊上介绍某西方思想家的观点及其著作时说:“一国之制度,虽有立法行法之别,各司其职,然主权当常在于国民中而无分离。……是故主权之用可分,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