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doc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doc

ID:51946717

大小:5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0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doc_第1页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人体内尿液的形成与排出”教学反思王畅在木节课屮,有一些教学设计的亮点,同时还存在些许不足Z处,为了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故对木节课的亮点与不足进行反思。一、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中的亮点以下为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和模型,学生说出肾单位的备部分结构名称。2、通过演示尿液的形成过稈的实验和动画,使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稈。3、通过讲述尿液的排出过稈,使学生说出各泌尿器官在排尿过稈屮所起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表格,培养学生读表对比数据的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

2、过讨论尿液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肾脏的功能,体会肾脏的结构与功能的高度适应。2、通过了解尿液的排出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在整堂课的设计屮充分结合了预先设计的忖标,并使用了适当的方法,基木实现了每一个教学目标。而木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尿液的形成,其屮的难点在于肾单位的结构和肾单位的滤过作用及重吸收作用的理解。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学生活动实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肾单位的结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Z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我准备了红毛线和自制的具有盲端的

3、胶皮管,在讲解过肾单位的结构Z后,要求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并制作肾单位模型,在此过程屮,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同时还考杏了学生对于肾单位结构的理解是否到位。对于抽象的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我先利用动画为学生进行讲解,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及对其原理的理解,我利用漏勺模拟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用花生米、黄豆、绿豆、大米、小米等材料模拟血液的纽•成成分(并呈现在屏幕上),而用双层(内层带洞)槊•料袋当做肾小囊及肾小管,让两个学生参与模拟实验的演示,并将实验结果呈献给全班同学,由此基木上全体学

4、生都能说出滤过的成分即原尿成分,达到预期目标。两个学生活动实验都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活动屮进行深度思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除了运用模型和实验的方法外,还多次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例如推导尿液在肾脏屮的形成部位,及对于原尿与血液和尿液的比较与推测其生成部位等。利用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逐步的引导,可以启发学生白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式。二、教学方法中的不足与改进木节课还存在些许不足Z处。

5、首先是对于两个难点的突破的最后阶段,在运用了模型及实验的方法过后,学生完全有能力可以H己总结出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具体概念,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白己总结出两个重要概念,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深了学生对两个作用木身的理解。同时在本节课屮对于结构与功能的适皿性体现的并不充分,在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上稍欠斟酌。应该在引导推理过稈屮,多强调结构的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例如:对于滤过作用的引导过程中,应强调毛细血管壁、囊壁及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粗细而引起的压力等

6、结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推理滤过作川的产生。以及对于重吸收作用的铺梨应•该提及肾小管及其周刑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尤如是针对重吸收的而积加以讨论,从而推导出重吸收的位置应该就在于此。总体来说木节课的亮点在于运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并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而不足在于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略显粗糙,应该更加精雕细琢,这也是今后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和改进的问题。争取在今示的教学屮能够发挥长处,弥补不足,不断取得进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