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枞地区的应用.doc

[精品]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枞地区的应用.doc

ID:51946613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0

[精品]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枞地区的应用.doc_第1页
[精品]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枞地区的应用.doc_第2页
[精品]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枞地区的应用.doc_第3页
[精品]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枞地区的应用.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精品]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枞地区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枫地区的应用浅析对称四极电法在庐枫地区的应用[摘耍]根据本地区的电极电位参数,利用对称四极方法,结合电测曲线与实测地质资料的对比,划分不同岩性、构造的电性特征,指导区内找矿。[关键词]庐枫地区对称四极矿化蚀变带[中图分类号]P631.3[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246-20前言庐枫火山岩盆地在区域上处于大别造山带前陆与鄰庐断裂带交汇部位,南东侧为长江构造岩浆带,西侧紧临却庐深断裂。由于它们的存在和长期多次活动,控制并影响着区域地质演化和发展,同时也抑制区内的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岩体侵入和成矿作用。1地区地质概况1・1地区位置查区位于安徽省

2、无为县昆山乡、枫阳县周潭镇和庐江县。昆山乡和周潭镇之间有乡间公路相连,两地又有公路连接各自的县城,经县城与省内外其它城市连接。查区除西北侧黄龙桥至将军庙地区交通不便外,其它地区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1・2区域地质背景黄梅尖地区位于庐枫火山岩盆地的南东缘,是庐枫火山岩盆地的组成部分。庐枫火山岩盆地在区域上处于大别造山带前陆与鄰庐断裂带交汇部位,南东侧为长江构造岩浆带,西侧紧临鄰庐深断裂。由于它们的存在和长期多次活动,控制并影响着区域地质演化和发展,同时也抑制区内的沉积作用、火山活动、岩体侵入和成矿作用。2地区物理特征本次在野外工作开展的前期及进行过程中,对测区不同地层岩性及构造带屮岩

3、性的电性参数值进行了收集、观测和统计分析,现将测区内常见及对矿化有影响的几种岩性的电性参数列表如下:3对称四极方法及其应用3.1对称四极方法工作原理它是以不同岩、矿石激电效应之差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的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以一种分支电发,主要用来研究局部不均匀体。3.2野外工作布置本次电法测量工作在岩体南、北两侧外接触带附近共布设9条电测剖而,其屮岩体南缘3条、北缘5条、东缘1条;测线布置视查区前期电测工作区、矿点分布位置、放射性异常分布范围等情况进行,同时考虑到测区地形地物情况,故各测线间距不等,测线方向也不尽…致,分布较不均匀,但总体上把握住垂直地表出露的岩体接触界而布

4、置,并尽量向岩体内侧延伸,以期完整观测出反映岩体接触带分布的电性曲线,便于下一步分析解释工作的进行。本次电法测量选用对称四极装置进行,测点观测时同时采取视电阻率PS、视极化率ns及自然电位SP等三种电性参数,据前期其它地区工作经验认为该三种参数应能满足本次电测工作的目的、任务要求,并能减少野外工作的布线工作量及地形地物的影响程度。3.3室内资料整理和推断解释3.3.1资料整理由于本次电测丁作覆盖面积较大、T作量乂较少,加之测线布置间距不一、走向乂不尽相同,故无法整体绘出全区的电测观测值剖面平面图,仅将每条测线上观测的ps、ils值单独绘制成图,并在结合测线分布地段实地地质资料后对每条曲线进行

5、单独推断解释,绘制了电测推断解释综合剖面图。根据推断解释的9条综合剖面图中相关信息,对测线分布地段的各种地质情况进行了综合推断,其屮包括对岩体接触界线、内外接触带分布地段、褪色蚀变带范围、矿化构造带的分布等的分析推断。3.3.2成果的推断解释根据此次电测剖面分布与岩体相对位置不同的特点,将所测9条测线分为岩体北缘、南缘、东缘3个地段分别进行推断解释,其中北缘有I、II、IILIV、V共5条测线,南缘有共VII、VHI、IX共3条测线,东缘为VI仅1条测线。4结论及认识经过前期野外实地观测及本次室内对资料的分析推断解释T作,在将野外电法观测数据与实地地质资料对比分析过程中,对测区各地层、岩体、

6、构造的电性特征、地质矿化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述如下:(1)测区不同种类岩性电阻率值差异较大,其中以侵入岩体ps值较高,其它种类岩性以距岩体距离的远近而产生ps值分异,距岩体越近则受热变质作用越强,其PS值也越高,以泥岩经角岩化后ps值上升幅度最大。同时,在测线布置范围内各电性段乂由于构造破碎带、岩体舌状延伸等状况发丰改变,出现明显的低阻段和高低阻渐变过渡地段-综合上述特征,可以认为该区Ps曲线有一相同变化模式,即由岩体、岩体外接触带、褪色蚀变带至外围正常地层测线所观测的ps曲线有由高、低、高、低的变化特征,同吋在岩体与褪色蚀变带两高阻层之间可能出现一过渡地带,推断其为岩体舌状延伸所致,过

7、渡带越宽则表明其规模越大。(2)测区已知放射性矿化点、带与本次观测的%s高值异常对应较为明显,可能与放射性矿化点带中产牛的各种蚀变现象有关,如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等,并且随着各种蚀变程度的加深、矿化程度的加大,其所表现出的X高值异常范围、幅值也相应加大;同时,由qs高值异常多与Ps低值异常相对应的特征,也可证明测区矿化与破碎带的相关性。上述特征表明了运用电阻率与激发极化法相结合在该地区寻找放射性矿化的有效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