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

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

ID:51945117

大小:10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3-20

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_第1页
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_第2页
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_第3页
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_第4页
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添加剂WORD版课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食品添加剂吴克刚第一部分绪论一、食品添加剂的概念l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中国食品卫生法1995年)l从食品的功能属性定义:为了赋予食品功能属性、改善食品加工性能而加入食品中或食品加工、储运过程使用的化学物质。二、食品添加剂的分类1.按来源来分l天然食品添加剂:生物体提取、微生物合成以及生化合成;l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通过普通的无机、有机化学反应合成。2.按应用特性来分l食品直接添加剂:赋予食品功能属性;l食品加工助剂:改善食品加工性能;l食品间接添加剂:食品加工、储运过程使用。3.按功能来分l营养强化剂:蛋白

2、、维生素、矿物质;l感观调节剂:色、香、味、型、口感;l生理调节剂:功能食品因子;l加工性能改善剂:防腐、抗氧、护色、乳化、增稠、酶制剂等。三、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指标和毒性1.质量指标是各种食品添加剂能否使用和能否保证消费者健康的关键,一般包括外观、含量和纯度,有的还包括微生物指标和毒素等指标。2.毒性(安全性)指标l日需量(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DailyIntakes—ADI):依据人体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估计值,用mg/kg·BW表示。它是国内外评价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首要和最终依据,主要由FAO/WHO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Joint

3、FAO/WHOExpertCommitteeonFoodAdditives,JECFA)制定。取小动物毒性试验的MNL(MaximumNo-effectLevel)的1/100~1/500作为ADI。l半数致死量(50%Lethaldoes):是判断食品添加安全性的第二个常用指标,也是任何食品添加剂都必须进行的毒理学评价中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的指标。l一般公认为安全的(GenerallyRecognizedAsSafe,GRAS):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的规定。(1)天然食品中存在的;(2)已知人体内极易代谢的;(3)化学结构与已知安

4、全物质非常近似的;(4)已有长期安全食用历史的;(5)同时具备:某国家最近使用10年以上;任一最终食品中平均最高用量不超过10mg/kg;全国年消费量低于454kg;化学结构、成分或从实际应用均证明安全的。第二部分营养强化剂一、基本概念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天然营养范围的食品添加剂。二、营养强化剂的目的和意义1.弥补天然食物的营养缺陷2.补充食品在加工、储存等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3.适应不同人群生理及职业的需要4.简化膳食处理、方便摄食5.防病、保健及其它三、食品营养强化的基本要求1.有明确的针对性2.易被机体吸收利用3.符合营养学原理营养素的平衡:必需氨

5、基酸的平衡产能营养素的平衡必需脂肪酸的平衡水溶维生素与热能平衡钙、磷平衡4.稳定性高营养强化剂的改性添加稳定剂微胶囊化保护改进加工工艺5.保证安全、卫生6.不影响食品原有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7.经济合理、有利推广四、营养强化剂的种类及其介绍1.维生素A.油溶性维生素B.水溶性维生素2.矿物质3.蛋白及氨基酸(1)常用的蛋白补充剂:乳蛋白、鱼蛋白、鸡蛋蛋白、大豆蛋白(2)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色氨酸(3)限制氨基酸食物中最主要的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和蛋氨酸谷类蛋白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大多数非谷类植物蛋白——蛋氨酸4.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6、、花生四烯酸5.糖类葡萄糖、蔗糖、乳糖第三部分生理调节剂一、功能蛋白、多肽及氨基酸1.食品中应用的生物活性多肽、蛋白及氨基酸主要包括:(1)提高免疫调节能力类,如蛋黄免疫球蛋白、卵白肽等。(2)调节血脂类,如大豆蛋白、荞麦蛋白、大豆多肽等。(3)抗衰老类,如谷光甘肽。(4)改善胃肠道功能类,如谷氨酰氨肽、酪蛋白糖巨肽等。(5)调节血压类,如大豆低聚肽、降血压肽、鱼蛋白多肽、海带氨酸等。(6)抗辐射类,如金属硫蛋白、半胱氨酸。(7)减肥类,如脂肪代谢调节肽。(8)促进生长发育类,如藻蓝蛋白。(9)改善骨质疏松类,如酪蛋白磷酸肽。(10)改善营养性贫血类,如乳铁传递蛋白、铁蛋白等。(11)保护化学

7、性肝损伤类,如高F值低聚肽。(12)美容类,如胶原多肽。(13)改善睡眠类,如阿片肽。(14)抗疲劳类,牛磺酸。2.发展前景用量小生物活性强安全性高3.发展瓶颈多肽及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半衰期短,口服生物利用度低,一般都仅为百分之几,通常小于2%。特别是蛋白和多肽药物口服基本无效,因此常用注射给药。但长期频繁注射给药,给病人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这主要归因于:(1)胃酸的降解作用:胃酸的pH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