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山子传》有感.doc

读《方山子传》有感.doc

ID:51944203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0

读《方山子传》有感.doc_第1页
读《方山子传》有感.doc_第2页
读《方山子传》有感.doc_第3页
读《方山子传》有感.doc_第4页
读《方山子传》有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方山子传》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惊,一笑,一异——读《方山子传》有感《方山子传》是一篇写得很别致的传记体文,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偶遇十九年不见的好友陈慥后为他写的一篇传。整篇仔细看下来,像老朋友久别重逢后的情景,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方山子》传不像常规的传,先叙述其人的世系,然后再铺写其人的生平行状。苏轼则别出心裁地先写了方山子的生平,从小写到大,再写到现在,还写了“方山子”名号的由来,此处是顺写。后写作者与方山子在歧亭相遇,倒叙点出方山子姓甚名谁,与自己的关系,然后就回忆起好友十九年前与自己见面时的摸样。最后才道出方山子的俗世身家,并且以“余闻光、黄多异人”映衬好友

2、为人极为少见,意味深长。文章的结构形式灵活,刻画人物也十分到位。整篇有点闲话家常的味道,但是苏轼毕竟是苏轼,永远都不会忘了自己的抱负和对人生的思考,各种感慨和人生滋味都掺在里面,文章的主要目的——介绍我们的特立独行的方山子隐士的高尚品性,不慕名利、自甘淡泊、超然物外等等,但是我读到第二段中的几个字才真正体会到这篇文章的魅力,矍然、笑和异,一惊、一笑、一异之间让我看到了两人之间的默契和友谊。苏轼一生虽然成就颇多,但是却是坎坷不断,到黄州这会,苏轼已然有了荣华富贵如浮云的想法,“先生年来穷到骨,问人乞米何曾得”也算得上很辛酸了,大约意识到

3、生活大计的危机了,然后就是精神上的抑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凄苦郁闷的心情和高洁的品性一览无余。政治失意,生活艰苦,心中最苦也莫过于此了。至于苏轼豁达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应该是在黄州之后确立的,毕竟没有过磨难何来的看得开,就是在人生中这么艰难的一段日子里,苏轼邂逅了隐居在此的方山子,这不仅仅是他乡遇故知啊,方山子不忘旧情,诚信待客,令身遭厄运的苏轼心头暖暖的。文中这样写道,“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他们在惊讶之余也伴随着强烈的喜悦之情,完全可以想象两人激动得场景,来个大大的拥抱

4、也不为过了。不过苏轼惊异的是少慕游侠而壮怀经世之志的方山子以这幅形象出现在了山中,十九年前的怒马独出的少年已经不在,方山子矍然的应该是苏轼为何待罪至此了,惊喜……同时也有着诸多感慨,想起过去的种种和世事变迁,再联想到现况,自然感慨万千,这就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见面的感觉。老朋友见面自然会叙旧,“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省略叙述的内容,俯而不答仰而笑之间有说不尽的深意,不过方山子显然不是嘲笑苏轼。方山子早年也是十分传奇的,少时羡慕血气方刚,一身侠气的侠士,在乡里算是一个知道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四有好青年了;壮年时折节读书,大约是和鲁

5、迅一样觉悟了,有点弃医从文的味道了,还有了有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志向了,不过事不如人愿,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入庙堂之上,晚年的时候当了隐君子。而苏轼则是因为仕途坎坷而流落江湖。一个是早已踏入仕途却被挤兑出来,一个是从来就没有机缘踏入仕途的人,如今两人又在歧亭相遇,正像苏轼在《岐亭五首》其五中所说的“两穷相值遇,相哀莫相湿。不知我与君,交游竟何得”。方山子虽然立志济世,但他是个心高气傲的君子,不屑于借助父亲的力量上位,不做不过在当时的社会下他仅凭自己的能力没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方山子心中肯定也是郁闷的,不过最后他选择了活得自在,这与他身上侠的品性

6、是离不开的,侠士拓落不羁,但是却有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方山子晚年虽然选择了隐居,但是他身上侠的品性没有完全消融,而是与隐水乳交融。他没有像陶渊明那般不理世事,,“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从之后他与苏轼在黄州交往的事实来看,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命运始终有着一份责任感,但这并不影响他处在江湖之间,虽然后来苏轼一再劝他出山,“西方正苦战,谁补将帅缺?披图见八阵合散更主客。不须亲戚行,坐论教君集”并且对他的文韬武略大加赞赏,“臂弓腰剑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但他还是坚持了自己隐居的志向,这一点与苏轼不停述说自己隐居

7、的志向而从未离开过朝廷是不同的,方山子是个很可爱的人。如今自己的好友驰骋官场大半生却也来了乡野之间与自己喝酒聊天,自己心中曾经的不遇之感在面对友人的贬谪失意时只能化为无奈和苦涩之感,对于友人在官场上摸爬打滚大求取功名的作法他肯定是不尽认同的,但是他是方山子,肯定不会搂着苏轼陪着他大哭一场,也不会说一些安慰的俗话,他们之间不用说太多,一个笑足矣。这笑中有对苏轼不遇的理解,没有同情也没有难过,稍稍惊讶之后便只剩老友重逢的喜悦了,或许这些人生坎坷让他有了世事无常的感慨,但是这些情感在方山子心中微微荡漾之后便烟消云散了,仰天大笑仿佛让抑郁之气

8、喷泄而出,让人领略了方山子的豁达、方山子的不以为意,但是无语胜有语,在这一笑之间最妙的是还可以看出苏轼满满的辛酸与愤懑,方山子懂,苏轼也懂。老朋友在外面遇到,简单叙旧之后自然要把好友领回家,“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