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doc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doc

ID:51939121

大小:26.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9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doc_第1页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綦江区升平学校朱朝全站惯了四五十人的讲台,一下子站在只有三十三人的教室里,感觉黑压压满是人头的拥挤的教室一下子空旷起来,心情随之也开阔,这是我第一天走上小班讲台的感觉。一学期过去了,问问自己,到底小班教学给我和我的学生带来了什么样变化?反思的结果让我有些惶惑,因为自觉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思的结果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些安慰,毕竟很多以前试着实施却不便实施的行为借了小班教学这个平台得以较为顺利的实施。以下便是我的一些体会。一、小班与大班相比明显的优势1、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

2、“罗森塔尔”的实验表明,教师的视野只能监控到28人左右,这是教师关注的最大值。33人的班级就为我们关注每个学生提供了可能。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是学生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教师的“法眼”(只要这个教师在课堂里乐意关注学生的活动)。这样,课堂的纪律较好调控,学生分心、做小动作等行为被纠正的机会比大班要多得多;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师生互动频度加大。大班教学时,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往往

3、淹没在大班的人群中。得不到教师关注的这部分群体,往往会因为群体的忽视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小班化教学虽然说不能体现绝对的公平,但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那些内向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变得相对开朗自信。2、对教师而言,小班教学让教师“省力”了。课堂上,教师不必扯着喉咙用尽元气大声“嚷嚷”以求班级五六十名学生都能听到;小班教学中,教师适中的音量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力要求”。有的课型,教师甚至可以坐在学生中间,既有亲和力,又让教师更轻松些。之

4、所以在省力上面加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个省力只指体力上的,而脑力上付出,却应该更多才是。二、针对小班,教学行为的一些变化1、在探究活动中分组合作在小班化教育中学生的人数明显减少,使得师生在教与学上有了很大的空间。我改变了传统的秧田式座位形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座位形式。如:“围炉式”,它是较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将座位组合在一起,使学生面对面围坐在一起,这样便于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适合于师生间的交流。又如“马蹄式”,五个学生或七个学生面向教师围坐在一起,这适合于教师在学生间的操作演示。此

5、外,“半圆形”也是一种不错的座位形式。-2-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可以将学生进行异质编组和同质编组。异质编组:即四人中,一人基础好,两人基础中等,一人基础较差,这样可让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同质编组:即每组四位同学能力相近,这样便可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让他们在每节课中选择自己适合的问题进行探究,使每组都能活动起来,可以避免基础好的学生觉得学得太浅,基础差的学生觉得太难,树立每位学生的自信心。另外,还有一种形式是自由编组。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相互间合作比较默契的伙伴组成小组。2、在创设的

6、情境中形成问题三年级的学生正好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对周围的一切,特别是对丰富多采、千变万化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渴望发现奥秘。以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正好满足了儿童的求知欲,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使学生神圣的好奇心,探究未知的强烈兴趣得到保护和培养,让问题在恰当的情境中解决。爱因斯坦说,好奇和爱美是人的天性,好奇有可能成为科学家,爱美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我国著名作家、民俗学家沈从文回忆在湖南凤凰县文昌阁小学读书的情景时曾说:“一件有趣的小事,可以产生50种联想;一篇

7、枯燥的课文即使背上50遍,但很快就忘掉了。”其重要性可见一般。3、突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小班化教育”变原来的面向全体学生为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接触。教师做到了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分层辅导。课堂教学注重了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交替使用,优势互补,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4、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多一些“深耕细作”了。小班化教学以来,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传统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改作方式。对于作文来讲,面批的方式绝对比教师详批加评语的方式有效,因为虽然很多学生对

8、教师的评语很在乎,但是仔细琢磨教师评比的学生却很少。有个别学生,一次写得不成功,经过教师的面批,又重写一篇,再与我共同商量讨论,在修改的基础上再重新作文,这样出来的作品比第一次要好很多,得到的效果也比光看教师的评语好很多。以上的一些想法其实在大班教学的时候就已经有过,并且很多也局部实践过,譬如分层布置作业、采取面批形式等,只是大班教学之时这些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