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学概论作业.doc

文化遗产学概论作业.doc

ID:51908974

大小:3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8

文化遗产学概论作业.doc_第1页
文化遗产学概论作业.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学概论作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院系:历史文化学院文化学系姓名:许松影学号:2012211535提要:“文化遗产”在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部分领域已经相当精深。初学者在进行深层次研究之前,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研究与梳理,以资基础了解。本文拟对“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概念的含义、内容、特征与关系进行对比总结,以此加深认识。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有确定含义的、系统的表述最早出现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0月17日公布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其词源为日语“文化财”。“文化遗产”是因为日本加入了《世界

2、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国际公约》而普及的新词,“文化财”则更多的属于一个在日本国内使用的本土法律术语。不同的国家、团体等对“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的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提出的概念仅包含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方面,是事实上的“物质文化遗产”,在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又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词;在日本,对此较早认知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大约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有形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民俗文化遗产、纪念物、文化景观、传统建筑物群、文化遗产的保存技术、埋藏文化遗产等;而中国认知并明确使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是在2005年12月国务院

3、下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代替了沿用已久的“文物”使用,一般表述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遗产和文化景观类遗产等。尽管认识存在差别,但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却不存在很大歧义,在各方都认可的情况下,有必要也有可能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较为细致的比较研究。一、基本含义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定的世界遗产即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其定义为:1、“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从历史

4、、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位元址等地方。2、“自然遗产”: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认为是:被各小区、群体,有时是个人,

5、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则认定为: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基于此,我们得出较普遍的定义。即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质财富遗存,包含一切体现了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的物质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精神财富遗存,由不同的文化载体、行为方式和文化空间所体现。包括传统文化

6、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口头文学及表述的语言、美术和表演艺术、有关自然界和生活生产的知识和技艺、礼仪节庆与民俗、体育和游艺活动等等。一、包容类别物质文化遗产所包含的内容较为简单与清晰,一般即指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则相对复杂一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认为有以下五类: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六类:(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

7、、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基本特征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有静态性、原真性、完整性、观赏性、纪念性等,其中原真性与完整性是两个核心,并且真实性比完整性更为基础,完整性是对真实性的强化。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文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认为有独特性、活态性、传承性、流变性、综合性、民族性、地域性;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提出传承性社会性无形性多元性活态性;另有活态性原生性传承性变异性娱乐性等说法。“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特殊遗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