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94995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8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 雪》同步试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沁园春 雪》同步试题一、基础巩固1.根据注音在括号内写汉字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书写答案:装滔滔娇骄解析:略(原创)2.给加粗体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惟余莽莽()A.只有我B.只剩C.只有(2)惟余莽莽()A.景色迷茫B.草木茂盛C.无边无际(3)顿失滔滔()A.立刻B.停顿C.安顿(4)须晴日()A.必须B.须要C.等到(5)引无数英雄竞折腰()A.弯腰B.折服C.鞠躬倾倒,这里是称颂、赞颂考查目的:字义辨析,根据语境正
2、确选择用字义答案:(1)B(2)C(3)A(4)C(5)C解析:第5题尤其关注语境义。在语境中“折腰”已经不仅是简单的折服、倾倒,更有英雄人物为祖国锦绣河山称颂、赞颂之意。(原创)3.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1)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词语的理解答案:(1)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分外妖娆:格外娇艳美好。(2)风流人物: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指无产阶级革命者等。解析:注重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词义灵活运用。“风流人物”在这里指建功立业的无产阶级英雄,是褒义词,与通常的意义有所区别。这是在词义积累中应该关注的一点。(原创)4.填空(1)《沁
4、园春 雪》作者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名,“雪”是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2)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化静为动、气势奔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百年校庆时,一位老学者回顾了母校的百年沧桑之后,又对满堂学子深情地说道:“________________。”(用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的名句填写)(4)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雪”的名句,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最喜欢的关于的“雪”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来。考查目的:文学
5、常识、文化知识的积累答案:(1)毛泽东;词牌;题目;词。(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4)示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未若柳絮因风起;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在于点滴间的日常积累,第4题的设计有温故知新的用意。(原创)二、课内阅读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
6、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用原文回答,“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考查目的: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答案:“望”的具体内容是:“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从空间方位来写景,是静景,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和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一个“惟”字用视觉形象,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一个“顿”字,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气势。动景,写群山
7、,写高原似“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让人联想到艺术表演和体育运动,美感非常丰富,有奔放活泼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更有奋飞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解析:抓住“望”涉及的宾语,确定“望”的具体内容;然后根据写景的语句描写的角度,确定静景和动景的词句;最后分析写景词句表现的内容。(原创)2.作者想象中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诗句的表现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考查目的:运用想象手法的作用答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表现作者对革命前景的展望。坚信革命胜利后,祖国的山河会更美好。解析:通过区分实景和虚景确定“作者想象中的景象”;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分析诗人运用想象手法要抒发的情怀。(西城区《学习探究诊断》九上)3.本诗的过渡句是哪一句?怎么判断出来的?考查目的:过渡句式的作用答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