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控制.doc

食品安全与控制.doc

ID:51865114

大小:11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7

食品安全与控制.doc_第1页
食品安全与控制.doc_第2页
食品安全与控制.doc_第3页
食品安全与控制.doc_第4页
食品安全与控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与控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食品中的危害:1.会对食品产生潜在的健康危害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状态。(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2.可导致食品不安全消费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特性。(美国全国食品微生物限量咨询委员会)食品污染:指食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袭,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食品中的危害: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细菌污染的可能途径:微生物的存在、增殖和污染。食品原料本身的污染:食品原料、辅料(配料)、内包装材料、致病微生物以及腐败微生物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原料与成品的交叉污染、车间卫生、加工设施、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2、状况等食品贮存、运输、销售中的污染:特别是散装和包装破损的食品菌落总数:食品中微生物数量的表示方法:1g食品、1cm2的食品表面积和1ml食品中的细菌(杂菌)总数表示。(注意:发酵食品(尤其是细菌发酵食品)不适于用细菌(杂菌)总数作为卫生质量指标)大肠菌群:指一群好氧及兼性厌氧,在37℃、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它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通常可作为食品被粪便、肠道病原菌污染的指标菌)细菌性的食物中毒类型:1.感染型:致病菌直接参与引起2.毒素型:致病菌产生毒素引起3.混合型细菌性生物危害实

3、例:1、肉毒梭菌:也称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产芽孢——强耐热性,厌氧生长,正常加热温度下存活,在真空包装、罐头食品和其他缺氧包装环境下生长2、大肠杆菌:常见于人、动物肠道内,许多类型不致病,在肠道内有有益功能,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通过环境污染进入食品中,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O157:H7,常见污染源:色拉、生菜、乳、乳酪等,季节:夏、秋季。3、李斯特氏菌:涉及到的食品(安全隐患):乳制品、蔬菜、肉、禽、鱼、熟的即食食品,注意:能在2°C(36°F)下生长。4、沙门氏菌:分布:天然存

4、在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肠道内,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中不存在沙门氏菌,但如果环境受污染或捕捞后受污染,沙门氏菌会进入海产品内。涉及的食品(安全隐患):生肉、禽、海产品、蛋、奶制品、酵母、酱油、色拉调料、蛋糕粉、奶油、夹心甜点、糖果等。全年皆可发生,多见于夏季,不分解蛋白质,污染食品后无感官性状的变化。5、志贺氏菌:夏、秋两季多见,中毒食品(安全隐患):以冷盘和凉拌菜为主。熟食品在较高温度下存放较长时间是中毒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1)消除人类粪便对水源的污染;(2)改进加工人员个人卫生;(3)禁止病

5、人和志贺氏菌携带者进入食品加工场所。6、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分布于水、空气、灰尘、污物、食品加工设备表面,50-60%健康人的鼻腔、口腔、咽喉、皮肤、甚至头发都有发现。对蛋白酶和热具极强的抗性,全年皆可发生,多见于夏秋季,预防措施:(1)减少食品的暴露时间,特别避免加热后的半成品积压;(2)控制加工车间的温度;(3)要求食品操作人员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4)调离皮肤有创伤的加工人员。7、霍乱弧菌:中毒症状:甲级烈性传染病。预防措施:(1)充分加热海产品;(2)防止加热后的海产品受到交叉污染。8、副溶血性弧菌:

6、天然存在于海洋,嗜盐畏酸,7月海产品中带菌率最高,夏秋季高发,主要特征:嗜盐菌,生长发育须有氯化钠存在,NaCl浓度为2%时生长最好,42℃能生长,10℃以下不生长,pH范围5.6-9.6,最适pH为8.0。食品安全隐患:主要是海产品或盐渍品、其次为蛋品、肉类和蔬菜。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部分菌株产生耐热性溶血毒素,该毒素可溶解人的血球。预防措施:(1)避免生食水产品;(2)彻底加热海产品;(3)防止加热后的海产品受到交叉污染。真菌性危害种类:真菌及其毒素、有毒蘑菇真菌性危害特点:(1)霉菌性食物中毒无传染性;

7、(2)毒害受生物性因子支配、有地方性、季节性、波动性等;(3)霉菌毒素耐高温,无抗原性常见的霉菌污染实例: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几乎是无色、黄曲霉毒素在365nm波长紫外照射下可产生荧光,B族毒素显蓝紫色荧光;G族毒素显黄绿色荧光、难溶于水、己烷,石油醚和乙醚、耐热性强,280℃才发生裂解、中性及酸性溶液中稳定,pH9-10强碱溶液中可迅速分解,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常用去毒方法:吸附法、碱炼法、熏蒸法2、赤霉病麦中毒:产生的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性激素作用);丁烯酸内酯;伏马菌素(引起马属动

8、物霉变玉米中毒,又称为马的脑白质软化症);赤霉病麦毒素,(注:伏马菌素:有FA1、FA2、FB2、FB2、FB3、FB4、FC1、FC2、FC3、FC4和FP1共11种,其中FB1是其主要组分,要污染玉米及玉米制品,对热稳定,不易被蒸煮破坏,控制关键:控制农作物在生长、收获和储存过程中的霉菌污染仍然是至关重要。)致病性:对人、畜不仅是一种促癌物,而且完全是一种致癌物。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资料已表明,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