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doc

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doc

ID:51857998

大小:3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doc_第1页
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doc_第2页
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doc_第3页
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们不是为分数而活——关于“减负增效”,我所想到的合肥市第五十中学孔洁问候语,自我介绍。套用网络上的一句话:有一种感觉叫做无奈,有一种精神叫做孤往。这种感觉是从我接手的一个班而来。这种精神是我目前苦苦坚守的。上个学期,我接手了一个八年级的班。上第一课<<新闻两则>>,我用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为导入,目的无非是希望用毛主席胜利在望的“兴奋自豪”之情去感染他们。挂出写有诗歌的小黑板,他们是这么读的,(模仿)。钟山风雨起苍皇,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

2、桑。当我要求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时,他们无视我的要求依旧如初。因此,我特意将课外古诗词放到前面来上。试图熏陶他们,体味古诗意趣。《鲁山山行》意境优美。上课时我请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跟随着诗人在这样一个深秋的清晨,行进在蜿蜒幽深而又寂静的小径上,放眼远眺,是千姿百态的峰峦。风光无限啊。因为寂静,熊悠然“升树”,鹿自在地在溪水边畅饮。啊,万物之灵趣令诗人迷失了,迷失了方向,还是迷失了自我?也许都有吧。总之,诗人是在享受这一番美景、享受这幽静、享受这一份惬意生活。多么美好快乐啊。我沉浸在诗意中了。睁开眼睛时,我发现学生们没有人照我的要求做。他们象看玩

3、猴似地看着我,眼睛里面满是可笑、嘲讽的意味。在语文课堂上几乎不能朗读课文。只要带一点感情读书,其他学生或是笑得前仰后合,或是俏皮话、“嘘”声一片。并不是朗诵本身的问题。十月一,我校举办了诗歌朗诵比赛,我精心挑选了四个人,练习了两个星期,得了个二等奖。我很困惑,我问学生,学生的口里是这么描述的:班主任除外的任何人的课上,他们班的学生总是信口开河,自由散漫,这是是他们的风格。就我的观察以及和其他同事的交流情况也确实如此。在课堂上谁若是插科打诨,真称得上是应者云集,此起彼伏。可能有同仁要问,是不是班级学生太差了?恰恰相反的是,这个班的成绩相当不错,

4、平均分几乎都超过了同等水平的别的班。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特别专注于考试。只要说这个内容考试要考,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去背。如果认为这个不考,他们就抛之脑后。朗诵比赛得奖,学生见到我:“老师啊,这简直是破天荒的。以前所有学校的比赛,我们班从来都是老末。”的确如此。去年,我校申报“特色学校”,举办了一个青春自护知识大赛。这个活动是我经手的。无非是想让学生学会一些实用的防护知识。比如:家里煤气漏了,不能开关灯。打雷了,在哪儿更安全。我认为这种知识是很实用的,有意义的。这种知识的图片在我们的校园里随处可见。比赛也

5、就是让学生去了解这些小知识。所以,我就布置全年级学生抄录这些小知识,一条一分。给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有的班两千分,一般的一千多分,他们班两百多分。只有一个解释,因为这个中考不考。我给他们总结:他们为了分数而活。语文课堂上,他们不愿意好好的朗读,是因为他们认为朗读课文是浪费时间,带上感情更是没必要的。他们的课堂乐趣在于插科打诨,没有求知的满足,能力提高的喜悦,甚至没有价值感实现的意愿。他们只嗜好记笔记。只要我们商讨定了某个问题的解题要点,或者订正作业、试卷的时候,不要我讲,他们都会埋头苦记,这个时候真算得上笔走游龙。但是我有了一个问题请他们思考、

6、讨论,发言的时候。除了极少数的同学(大概有三两个,还是我硬性点名)能和我正常交流,探讨。其他人均缄口不言。前面讲到《鲁山山行》,有一位善良的同学很善意地提醒我,他略显迟疑地这么问我:“老师,这个考试会这么考吗?诗歌背熟了会默写不就行了吗?”上古文给他们介绍古文化的知识,他们一副不耐烦:我们哪有时间去了解这些,这个考试又不考。甚至连课文都没有兴趣去读,只带着耳朵想从老师哪儿听一点,记一点儿。甚至有学生干脆说:“老师,我们学习就是为了中考,您只要跟我们讲中考可能怎么出题,答案是什么就行了。大家都喜欢听。”我实在觉得异常的悲哀。求知本身就是极有魅力

7、的一件事,学习本身就是快乐。可是,在他们的意识里,学习就是做题、背答案、考试,得分。只有功利,没有美感、愉悦、好奇心、求知欲的满足,甚至没有兴趣可言,抑或说,他们的兴趣就在于分数。这样的学生丧失最起码的审美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探究意识、基本的判断意识,更不要说能力了,极度缺乏学习自信心和想象力。这样的学生即使考上了高校,走上了社会也只会人云亦云,不可能有创见。二十一世纪缺乏的是人才,难道我们的中国的二十一世纪缺乏应声虫、传声筒吗?而且对他们个人而言,生活没有情趣没有精神享受,这不能不说是他们人生的悲哀。我努力地试图改变这一状况。读那首《人民解

8、放军占领南京》。我跟他们说,如果,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诗歌的朗诵,就读一节课。对那位在课堂上给我提意见的学生,我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做了答复“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