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doc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doc

ID:51853969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7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doc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doc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doc_第3页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摘要:所谓创造性思维,即创造性人才的智力因素,它是创造活动的灵魂,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一种主动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的具有创见的思维形式。下文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关键词: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素质教育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21世纪学校教育的方向。素质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变学生适应性发展为创造性发展。造就一批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够独领风骚的创造性人才。所谓创造性思维,即创造性人才的智力因索,它是

2、创造活动的灵魂,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一种主动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的具有创见的思维形式。如何培养屮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曾做过如下尝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学习兴趣是指人主动追求与探究掌握知识的一种向往,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倾向。兴趣的发展又是以心理的发展为前提的。前苏联教育家契诃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屮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例如:在初中代数第四册12.3节“一元

3、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举例,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教师则马上说出那些方程根的情况(有无解)。接着请学生验证,验算结果得出后与教师口述的答案完全相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有时也可能通过让学牛动手实践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例如,讲初中儿何第二册3.3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可让学生先度量一下自己手中三角板的3个角的度数,并计算其内角和。再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再度量并计算内角和是多少度。实践后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每个同学都得出相同的结果。这时,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萌动的求知欲望,随

4、之导入新课,推出定理。这样学生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二、充分挖掘教材功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材仍然是本,教师要挖掘其功能,训练学生的逆向、发散、联想、直觉等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定义、概念、公式、定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因为在顺推之后进行逆推,更需要严密的推理和缜密的思维,这对训练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同时,从例题和习题出发,创设一些用逆向思维方法来解决显得比较简捷的问题,让学生体会

5、逆向思维的优越性。如:在《整式的加减》中,编这样一道题:已知沪-2,b二T,c=3,求5abc一[2a2b-3abc~(4ab2—a2b)]的值,按一般的步骤来完成,计算量较大,但将有理数乘法分配律反过来用,可先将整式变形为ab(8c-3a+4b),再将a,b,c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就较简便了。(-)注重发散思维训练。因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概念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定义來举例。在定理和例题的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即条件不变,变换结论,结论不变,变换条件,适当增加新条件,推出新结

6、论;将条件从一般变为特殊,得出新结论,将条件一般化,进行结论推广等。同时鼓励学生用最新颖、最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几何证明或解答中,在用常规方法完成之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探索有没有不易被人们所想到的辅助线,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捷径。(三)一道例题完成Z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及规律,养成回味反思的习惯,不断积累经验,使他们在今后的解题中口然而然地去挖掘隐含条件,捕捉题设和结论发出的信息,进行联想,感觉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直觉思维能力。

7、三、手脑并用,直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手脑并用是掌握知识过程的必要阶段。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具体、科学、有目的的感性材料,并组织学生进行操作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接受來自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信息,了解物体的更多特点和属性,并且更好地把握他们Z间的关系,从而促成某种图形在学生头脑屮的反映,形成表象。使学生在操作中动手、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理解和表达,把操作、思维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梯形教学时

8、,推导梯形的性质是本节的重难点,重视实物与教具的演示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认识活动,清晰地理解等腰梯形性质的来源。例如:在教学圆柱时,可安排以下活动:①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得出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而,侧面是一个曲面。②比一比圆柱上、下两个面,得出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面。③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得出它们的距离处处相等。④说一说圆扶的特征。⑤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圆柱的物体。⑥剪一剪,把罐头盒沿高剪开,看看它是什么形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