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

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

ID:51847941

大小:64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6

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_第1页
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_第2页
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_第3页
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_第4页
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谈谈数列中的放缩法高考中利用放缩方法证明不等式,文科涉及较少,但理科却常常出现(虽然数列在高考中已有所降温).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有法可依,但具体到题,又常常没有定法,它综合性强,形式复杂,运算要求高,往往能考查考生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以及提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好地体现高考的甄别功能.缩法是不等式证明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证明过程中,适当地进行放缩,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放缩的范围较难把握,常常出现放缩之后得不出结论或得出相反结论的现象.因此,使用放缩法时,如何确定放缩目标尤为重要.要想

2、正确确定放缩目标,就必须根据欲证结论,抓住题目的特点.掌握放缩技巧,真正做到弄懂弄通,并且还要根据不同题目的类型,采用恰到好处的放缩方法,才能把题解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缩法的本质是基于最初等的四则运算,利用不等式的传递性,其优点是能迅速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难点是变形灵活,技巧性强,放缩尺度很难把握.裂项放缩与裂项(1)基本放缩;;;,(k∈N+).(2)对的放缩①();②();.(3)对的放缩();(4)对的放缩;(关系不明显的需证明).(5)(*).(6

3、)对的放缩.典型例题8例1(型)若是自然数,求证:.2、(节选2014广东文),求证:对一切正整数,.例2、(根式型)求证:,其中.变式:(灵活放缩)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证:;(2)求证:.解:(1)在条件中,令n=1,得,,,又由条件,有:,上述两式相减,注意到,得,∵,∴,故而,所以,,,所以·;(2)由nn+1,得,即,所以,,例4(构造型放缩)(2014高考数学新课标Ⅰ理17)已知数列满足,.8(Ⅰ)证明是等比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Ⅱ)证明:.解:(1)证明略,;(2)由(I)知,,因为时,,所

4、以.于是.(其他方法这里不介绍)变式:设数列为单调递增的等差数列,,且依次成等比数列.(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若,求证:.解:⑴…….3分⑶而所以…………………….13分灵活拓展:1、(13·成都一诊)数列中,,,且当时,,.(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3)求证:.解:(I);……3分(II);……7分(III)显然时不等式成立,当时,,故时,82、已知函数满足:.若,设,为数列前n项和,证明:.解析:,,一、分式和——准确变形,裂项相消例(06·全国I·理·22)设数列的前项的和,.(1)求首项

5、与通项;(2)设,,证明:.解析:(I),;(II)证明:,,8.二、指数和——裂项无效,化归等比例(节选06·福建·理·22)已知,求证:.证明:三、把握结构,均分放缩对形如“(其中是常数)”的不等式,由于左边是项之和,右边可以变形为个之和,所以可考虑左边的每一项能否放大到.像这种每一项的放缩度是一样的,称为均分放缩,是化归等比的特例.如上例中:可以用此法来证明,只需证明每项均小于即可.因为,所以.注:均分放缩,应从欲证不等式的结构形式上去考虑,由于每项放缩度是一样的,放缩程度比较大,因此可以考虑前面一项或前面几项不放缩,对后面

6、几项进行放缩.四、特殊探路,确定目标——合理变形,不断调整如果不等关系不明确时,可以先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尝试,名曲目标后再进行论证.例设函数,已知不论,为何实数,恒有,.对于正数列,其前项和.(1)求实数的值;(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若,,且数列的前项和,比较与的大小,并说明理由.8解析:(I);(II),;到底是放大还是缩小?我们可以用特殊值探路,当时,都有,由此可以大胆猜想证明目标:“”,明确放缩方向后,进行尝试探索,并不断调整,努力接近解题目标,直到解决问题.在上例中,明确方向后,估计是通过裂项相消,能出现的形式,再判

7、断的符号.因此关键是对进行放缩变形,可以采用不同的试探方式.经计算发现,只有(5)能有效解决问题.注:在使用放缩证题时,经常会遇到放的太大或者缩得太小的情况,因此需要大胆尝试、猜想、判断,并不断的调整,虽经失败,但从中获得了教训和经验,对培养我们的探索精神大有裨益.五、准确判断,确定起点例1(2013·广东·理)若是自然数,求证:.证明:记,①当时,,原不等式成立.②当时,8当时,原不等式亦成立.综上,对一切正整数,有.六、放缩一步到位在用“放缩法”证明不等式时,最易犯的错误是放缩过头.为了避免放缩过头,人们往往反复尝试,才可能找

8、到最适当的放缩方式,这样做费时又费力.如何恰到好处地放缩,自然为广大师生所关注本文将用待定系数法来准确把控放缩程度,从而证明相关不等式.例1求证:.证明:因为所以.“”是如何想到的?为何不是、、等其他数?可能有人会说是试出来的.有没有办法一步到位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