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21503
大小:3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6
《对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考与建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对提高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考与建议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两大重要主题,在粮食供求关系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关键是建立粮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和国家粮食主产县,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从实际出发,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提高县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生产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一、我县粮食生产现状我县是山区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60.33万亩,其中水田46.44万亩。全县农作物
2、常年播种面积140万亩,其中粮食常年播种面积92万亩以上,是全国粮食主产县、全省旱杂粮开发重点县和全省水稻生态优势产业区。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农兴粮政策及措施,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工作目标,不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粮食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1、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发展,粮食总产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9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37万吨以上,比“十五”平均增加1.5万吨。2009、2010年我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国家惠农政策全
3、面落实,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随着国家对种粮农民发放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综合直补、农民购置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提高。同时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开展水稻政策性保险,税费改革等措施,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3、科技兴粮战略步伐加快,粮食生产效益明显提高。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优质超级稻基地建设,实施优质稻产业提升工程,开展品种更新,使我县粮食生产上了新台阶,我县强优势杂交水稻示范应用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充分肯定,2009年迎来了全国强优势杂交水稻现场会在我县的成功召开,到2010年,全县超级稻应用面积达20万亩,
4、发展优质稻45万亩。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良种覆盖率由2005年的75%提高到2010年的90%以上。同时,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植保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新技术推广面积不断扩大,极大地提高了我县粮食生产效率。4、农田水利建设投资逐步加大,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近几年,我县不断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引导和组织农民自发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后实施了中低产田、国土整理、标准粮田、溆水灌区、小农水工程、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特别是国土平整、农业综合开发、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启动后,国家花巨资对我县的深子湖、金家洞、千工坝等主干渠道进行了硬化加固,大
5、大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粮食生产抵御旱涝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提高。5、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目前,全县以金裕米业、生源米业为龙头,共发展粮食加工企业5家,粮食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年加工转化粮食能力由2005年的5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12万吨,有效地解决了粮食流通渠道问题。同时,大力开展订单生产,改变传统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千家万户农民为基础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开发、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粮食规模生产、经营销售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二、制约我县粮食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尽管
6、我县粮食生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地域、技术、劳动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加快我县粮食生产发展步伐任重道远。1、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大中城市转移,常年在家务农种粮的青壮劳力越来越少。如,我县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劳力在20万人以上,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60%以上,农村劳动力的不足,种植技术的欠缺,新品种、新模式的增产技术运用难度日益加大,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带来了潜在的隐患。2、农村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农资价格上涨导致种粮比较效益不高。近些年来,在中央一系列惠农扶粮政策的作用下,
7、粮食产业的地位不断提升,农民的种粮效益得到了保证。但受市场和自然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农资价格不断攀升,粮食生产的效益仍然不高,且有下降趋势。据今年3月中旬对我县农资价格调查,水稻种子平均价格上涨21.28%,玉米种子价格平均上涨18.3%,尿素上涨10%以上,45%复合肥上涨6.3%,农药平均上涨5.18%。加之农村信贷发放额度有限,利息较高,相当一部分农民因缺资金发展生产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规模经营和种植大户难以形成。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3、技术推广难度加大,导致粮食单产水平提高不快。一是由于种粮比较效益较低,粮农增加投入、
8、精管细管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增多,在家种田劳动者科技素质下降。三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不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