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809747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一、正确引导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要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上好高中第一堂历史课。课堂上要从历史的大概念着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怎样学习历史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等,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考试,而更多的是要了解〜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了解这其中的成败缘由。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后,学习也会有它自身的意义了。二、将学习方法的总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可以通过在讲课、提问、板书、练习等环节中始终贯彻引导、发现、启智的原则,来启发学生从
2、中找到相应的学习方法。1课堂提问,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置问,让学生处于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状态。问题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置问的目的性、针对性。诸如“我们学到哪一节?”“这个问题分三方面理解,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虽然学生作答也会很积极,但由于问题很随意,所以容易因对学生大脑没有太大的冲击而失去发问的价值。真正有效益的发问应该是为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学生能力而设计的。比如,在讲''明清专制主义政策”时,教师可以问:明清专制主义达到顶峰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表现?出现了怎样的结果?有什么作用?这样问题就有了针对性,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深入
3、探讨下去。第二,置问的层次性、有序性。人的思维是个有序的逻辑过程,引导启发也是如此。教师提问的层次清晰度决定学生思维的明晰度。为了让学生得到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师的设问就必须层层深入。如我在讲“罗马法”时,由于罗马法的演变是随着罗马统治范围的扩大而改变的,所以我会问:早期罗马的统治范围是什么?他所制定的法律有哪些规定?随着范围的扩大,罗马法又有哪些新的规定?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样层层深入,就可以找出问题的实质。第三,置问跨度性、时空性。如果历史课堂教学只限于书本知识,那么,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受到课本的束缚,而不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为扩大学
4、生视野,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动性,教师应经常将历史与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的存在总会有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祖国统一大业”以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这些内容时,都可以和现实相联系。2创设情境,讲授新课。由于历史教材是对历史事件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所以学生总是对新课中的内容不太理解,反映到学习方法上就是反复地机械记忆。既然历史总是有其背景,何不把这种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回到历史中看历史的发展趋势呢?比如讲“新航路开辟”,有条件的学校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或让学生自己动
5、手在地球仪上演示路线图。3强化知识间的对比归纳。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各种历史事件的对比归纳,帮助学生简化头脑中的无序知识,理顺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种对比归纳的思维习惯。比如横向联系的,可以比较英法两国的国体:英法两国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但前者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而后者在君主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之间反复多次后才确立了共和制,这两种制度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比如纵向比较的,中日两国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两场战争中,一败一胜,这是什么原因?说明了什么问题?4不要忘了板书的设计。板书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手段,一般能起到提纲挈领的
6、作用。如果教师有意识强化板书对知识结构、知识间内在联系等思维方面的参与,那么板书也会由静态概述变成动态联系。如在讲“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以一种表格的形式进行板书,即以朝代为序,分别列出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5课外练习要达到启发的目的,就必须有所归纳。所以我布置的作业总是有针对性的。比如,要求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或者要求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等等。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历史事件的重复、历史人物的再现,而是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我们历史老师应继续探索、研究、实践下去,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着力促进学生个性的
7、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健全学生人格,这不仅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