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

ID:51803778

大小:427.2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_第1页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_第2页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_第3页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_第4页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_陈超.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12.14.096专题综述Vol.33,No.14,2012益生菌微胶囊化壁材与方法的研究进展1,2222,*2陈超,杨剑,朱俊晨,刘莉萍,孙岩啸(1.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45;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05)摘要:益生菌微胶囊技术因其能显著提高益生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而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微胶囊技术中所使用的包埋材料及方法,并提出益生菌微胶囊新的研究方向。关键词:益

2、生菌,微胶囊,微胶囊化,壁材ResearchprogressinwallmaterialsandmethodsofprobioticmicroencapsulationCHENChao1,2,YANGJian2,ZHUJun-chen2,LIULi-ping2,*,SUNYan-xiao2(1.CollegeofBioscienceandEngineering,JiangxiAgriculturalUniversity,Nanchang330045,China;2.SchoolofAppliedCh

3、emistryandBiologicalTechnology,ShenzhenPolytechnic,Shenzhen518055,China)Abstract:Microencapsulationofprobioticsisattractingmoreandmoreconsumers’interestsinceitimprovesthesurvivalratesofprobioticbacteriaingastrointestinaltract.Thematerialsandmethodsofmi

4、croencapsulationwereintroducedinthispaper,andthenewfieldswereshowed.Keywords:probiotics;microcapsule;microencapsulation;wallmaterials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306(2012)14-0403-05益生菌是一类能够控制其数量并对宿主健康有简称AGS)是从褐藻类的海带或马尾藻中提取碘和甘益的微生物。研究发现食用含有益生菌的食品后,能露醇

5、以后的副产品,是由β-D-甘露糖醛酸(M单元)对人体健康产生多项促进作用,这使得益生菌制品的和α-L-古罗糖醛酸(G单元)组成的一种线型聚合物。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益生菌制品在从生产到海藻酸钠的结构式如图1所示。运输、销售、再被口服经上消化道到达肠道的过程中,HHHHNaOOCNaOOC需要经受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导致到达肠道的活菌数HHHOO量大大减少,限制了益生菌生理作用的发挥。将益生OHOHOHOHOOOHOHOO菌包埋在微胶囊内可避免外环境不良因素的伤害,O从而提高益生菌的存活率。近年来

6、,人们对益生菌微HHHNaOOCH胶囊化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微胶囊化方法的开发HHHH和包埋材料的使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MGM1益生菌微胶囊化常用壁材图1海藻酸钠结构式Fig.1Thestructureformulaofsodiumalgina可用作微胶囊壁材的材料有很多,主要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半合成高分子聚合物以及合成高分子聚海藻酸钠作为天然的阴离子高聚物,其G单元上的Na+能与二价阳离子如Ca2+、Ba2+等发生交换,分子内合物。用来包埋益生菌的壁材多为天然高分子材料,且具备如下特点:生

7、物相容性和成膜性好,性质稳定、交联成网络结构转变成凝胶,形成微胶囊。研究发现,能与芯材配伍,粘度、渗透性、亲水性和溶解性等符氯化钙-海藻酸钠对固定化益生菌有很好的保护作合要求,并能生物降解[1]。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如用,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益生菌的存活率比没有微胶囊化的菌体显著提高[2]。海藻酸钠分子链上含有大量海藻酸钠、壳聚糖、淀粉;植物胶类,如阿拉伯胶、κ-卡拉胶;动物蛋白,如牛奶、明胶;细菌多糖,如胶凝的羧基,能与带正电荷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壳聚糖、糖、黄原胶。聚赖氨酸、聚精氨酸通过静电作用采

8、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形成微囊。这种微囊的膜致密性好,弥补了海藻酸1.1碳水化合物盐微胶囊通透性大的缺点,对益生菌的保护作用更1.1.1海藻酸钠海藻酸钠(SodiumAlginate,NaAlg,强。李晓岩等[1]用挤压法制备的乳酸菌-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经模拟胃肠液处理后活菌数量在107cfu/g以上。张玉磊等[3]以1%海藻酸钠和3%明胶的混合胶收稿日期:2011-09-23*通讯联系人作者简介:陈超(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益生菌微胶囊技体作为壁材,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