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

ID:51801220

大小:1.89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3-15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_第1页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_第2页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_第3页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_第4页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一九八四》中的圆形监狱型社会及异托邦.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PANOPTICSOCIETYANDHETEROTOPIAINGEORGEORWELL’S1984ADissertationSubmiRedtotheGraduateSchoolofHenanNormalUniversit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ArtsByCaoJianfengSupervisor:Prof.LiangXiaodongMav,2013Acknowledgements1wouldliketoext

2、endmyheartfeltgratitudetoProfessorLiangXiaodongforherinspirationallecturesandencouragementoverthepastthreeyears.Herpatienceandassistancehaspromotedthecompletionofthisthesis.Theinsightfulcommentsandsuggestionsarelikethebeaconoflightleadingmeoutofconfusionbo

3、thinlifeaswellasinthethesiswriting.Herdiligenceandcommitmenttoacademyhasalwaysbeenthesourceofencouragement.OtherprofessorsintheFacultyofInternationalStudiesinHenanNormalUniversityalsodeserveduerespectfortheirenlighteningclasses.Additionally,1wouldliketOtha

4、nkmyparentsfortheirloveandcompanionship.Mygratitudealsogoestothegroupofliterature,membersofwhichhavesharedideaswitheachotherduringcountlessseminarsinthepastthreeyears.摘要本文以福柯的“全景敞视丰义”以及“异托邦”理论为依据,对乔治·奥威尔的经典作品《1984}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本文认为《1984》的空间格局主要围绕着“圆形监狱”这一模

5、型来建构。文中结合福柯对“全景敞视主义”的阐述,分两部分剖析了《1984》中的空间布局如何模拟了边沁“圆形监狱”的设计,其一是分析既是权力起始点又是权力最终流向的“嘹望塔”;其二是分析环绕在“嘹望塔”周边的格子式监狱。其次,作品中规训与统治的方式与“圆形监狱”的运作机制如出一辙并有进一步的完善。对该问题的探究主要围绕“凝视”来展开,首先分析了“圆形监狱’’是如何通过“观察”实现对犯人的规训,然后针对《1984》中无处不在,或明或暗的“电子屏”及其他统治设施以分析奥威尔如何进一步完善了边沁的“圆形监狱’?以及

6、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小说中“电子屏”的出现使得本来固定的监狱富有了动态色彩,大大提高了“圆形监狱”的现实适用性与可能性。再次,《1984》中具有代表性的“他者”空间是“异托邦”理论的有力佐证和补充。本文主要分析了福柯所提出的“危机型异托邦”(crisisheterotopia)和“背离型异托邦”(deviationheterotopia)在《1984》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而“他者”空间在文本中的作用,本文将分析的重点至于“异托邦”的“幻想”(illusion)功能。鉴于目前国内外以对《1984》中的“全

7、景敞视主义”与“异托邦”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力图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以呈现《1984》与福柯相关理论的契合度。《1984》是“反乌托邦”小说的典型代表。本文的研究以统治与反统治为出发点,首先分析了统治制度下的空间格局以及规训模式,然后解析了文本中用于反抗斗争的“异质空间。”因此,该论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政权“统治”展开;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反抗"行为来行文。该论文紧密结合福柯的相关理论,运用丰富的实例,揭示了《19849是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与“异托邦”最为恰当的例证。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进一步探究了《1984

8、9这一经典作品中的异托邦空间,同时通过对文本中“圆形监狱”的解析,使得权力的运行机制更能为人们所理解。特别是在当下这样的“监视时代”(CamEra)里,各种监控设施处处可见的时代里,人们有必要了解自己是如何沦为权力的客体的,以及“他者”空间在现实世界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关键词:《1984}},福柯,全景敝视主义,异托邦lVABSTRACTBasedOnMichelFoucault’Snotionsofpanopt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