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

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

ID:51800970

大小:69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5

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_第1页
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_第2页
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_第3页
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_第4页
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操纵耐波部分作业答案-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操纵性简答题以下选择的作业题目,最具有代表意义,最能反馈作业的实际情况,现分析如下:2,线性操纵运动数学模型中八个水动力导数,说明其含义,并分析数量级大小。  答:略【分析】:此题所有答案都可在课本上面找到,但是要答得完全并非易事。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同学都答得并不完全,少部分同学的答案显得对本题的解答不够耐心,态度不够端正,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3,某传经实验表明不具备直线稳定性,试问采取什么措施能使稳定性改善?答:与,,,相关.  1).||,||越大,航向稳定性就越好  2).,为正,保证了航向稳定性  3).升力面设置在尾部可使负值增大,而使值变化,故尾部设置比首部要好.

2、具体措施:a.增大船长使负值增大.b.增大纵中剖面侧面积使,负值增大.c.增大纵中剖面尾部面积使增大(增加呆木,安装尾鳍,削去前踵等)【分析】:大体上来讲回答情况较好,但是一些要点并没有完全的答出来,说明对概念的理解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斟酌,回答得不是很仔细。4,如何粗略估算回转初期转首时间? 答:近似认为,阶跃操舵后,初始阶段船舶的回转是等角加速度运动的,首向角的变化为: ,则 ( ,Cp为初始回转有因次角加速度参数),当 经验表明,相当于操舵角时,首向角改变所需的时间.【分析】:学生普遍做得良好,对定义的理解比较深刻。5,从受力角度来分析船舶回转过程的横倾情况?(图形见课本P2

3、7,请与水滴型潜艇做比较) 答:图一 内倾:转舵,图二外倾:过渡图三外倾:(V,r为定值)(图形见课本P27)【分析】:此题解答情况不错,大部分同学都回答得很好。课本上面有原题和原图,解答应该也不是难事。尽管如此,学生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回答的内容只是对课本的机械模仿,要从水动力导数的概念来理解该问题。特别指出:请与水滴型潜艇做比较。正是对水滴型潜艇的回转过程的分析的不恰当才体现出同学们在该方面的问题。1.已知,,,求D?解:在船舶运动过程中,.定常回转时,得到,可以推出,2.已知,,,,求航行100m首向角变化?解:诺宾提出的转首性系数p,,由定义得推出3.,,,,,求稳定回

4、转时的外转角?解:根据公式(4-20),得.4.,受外界干扰8秒后,衰减一半,求T?解:根据一阶操纵运动方程得:,当,,当时,;当时,,推出,即,得.【分析】:这次作业的解答情况良好。说明上课的时候效果较好,学生普遍对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应用已经足够的了解。解答得不够好的同学,说明其对课本教材的具体内容不是很熟悉,对概念的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分析】:此题为课本上面的题目,比较好解答。作业上反应的也是如此。大多数同学都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题目。说明对于课本上定义类的题目,学生都比较了解。也说明,老师对课本内容的讲解效果不错。6.水滴型潜艇潜入水中,重心总是较浮心为低.问其做

5、水平面回转运动过程中,艇之横倾方向将如何变化?解:【分析】:对于此题的回答需要对课本上面的内容有足够的理解,需要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大部分同学回答的结果正确,但是表述的过程不得要领,说明对课本的概念事记住了,但是要说到理解,实在是要下功夫的。7.船舶回转时,如何测定其枢心轨迹,若回转轨迹求得后,则由此可以确定什么特征参数,实船回转实验中是如何通过枢心轨迹求得船回转轨迹?解:根据枢心点p的特性,其枢心点处横向速度为0,p处的合速度方向与船舶纵中剖面相一致,并与该点的运动轨迹相切.该点速度在固定坐标系中的分量及为:积分上式,可得p点在固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和,即据上式可以得到枢心轨迹.在

6、各时刻的p点作轨迹切线,在纵中剖面位置量取求得回转轨迹.【分析】:此题作业情况较好,体现了教学中所侧重的知识掌握较好。该问题课堂上老师论述比较详细,不容赘述。解:(1)列出线性操纵运动方程:将水动力系数代入上述横漂和回转运动方程即得。(课本P12)(2)判断直线稳定性(课本P17):即具有直线稳定性。代如水动力导数可计算得C′=0.0027>0,具有直线稳定性。(3)(课本P22)将下面的公式进行无因次化并代入舵角:求得:r′=-0.135(4)(课本P22)求R0′:即回转半径为7.4倍船长。(5)求K′(课本P35)定常阶段:求T′(课本P31)【分析】:对于此题的解答,学

7、生多在第一第二问上面回答得比较轻松。但是后面的解答却很少有人能够完全解出。从整体的答题情况来看,此题在课本上面都有对照的解题公式和方法。要解答此题,基本概念的建立是必须的,重难点的知识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掌握。实际计算中的具体公式并不是很难,这个从答案中就可以知道。解:1).先求各分值2).得k④=0.106(k④+k⑥⑧)=0.1413).:k④=0.106,得T④=15.812k⑥⑧=0.156=0.975代入得T⑥=23.803得T⑧=20.509T⑥⑧=(T⑥+T⑧)=22.156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