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94197
大小:24.87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5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之管见(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之管见【摘要】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分层教学是提高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有效基石。【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有效基石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目的及其意义分层教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层”而教,使教学内容较好的适合每个学生的要求。分层教学对于优等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内在潜能;对于学习困难生。
2、可以从进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教育着手,激发学习热情,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理解和接受水平的知识内容,从而使他们对本学科学习产生兴趣,达到逐步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这一教育措施就是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7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教师鼓励竞争,及时表扬和调整目标要求,这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更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内动力。一方面,教师重点辅导了中下生,为他们学习扫清障碍,不盲目批评学生,学生心理平衡了,心情愉快了
3、,有利于促进中下生积极向上;另一方面,教师适当引导上等生,为他们进一步探索知识指明方向,学生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向知识的新领域迈进,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有利于上等生的不断进取。因此,分层教学适应于各层次学生学习心理,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甚至杜绝缀学厌学现象的产生,使每个学生都乐学、会学、善学,感受到“个个有特长,人人成天才”的成才愉悦。二、分层教学的实施(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合理分层——七年级对自己的教学对象的了解程度如何,是分层教学成败的关键。从七年级起,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课堂提问、小测试
4、、实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技能、智力因素、学习品质、学习兴趣等。掌握了这些资料后,就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类,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7组成几个学习的小组,把每一组内的学生名单记在备课本上。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能叫出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听课中发现,当学生举手发言时,老师却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显得很尴尬,也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不能很好的交流互动,影响了课堂效果。在实施分层教学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各种爱好。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成绩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乐观的对待每个学生的发展,树立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1)熟知内情,初定层次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所以必须在开始教学以前就确定这个出发点。”学生一进入初中,就向他们提出层梯教学的设想,要求学生弥补知识缺陷(如汉语拼音等)提高自身素质,(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水平等)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教材可将学生按2:5
6、:3的比例对学生进行分层。可分为ABC三个层次:A组(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组(发展层),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的学生;C组(提高层),是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7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期中考试后,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从智力因素、心理素质、学习态度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个体间差异状
7、况,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丁人数较少,约各占10%~15%,乙、丙人数约各占35%~40%。为达到帮教目的,可以让甲、丁两组,乙、丙两组学生分别坐在一起,让他们互相交流,继续竞争,共同提高,并制订几条相应的措施,如以桌为单位发言记分。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2)变换阵式,再定层次 “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一学期分层教学后,由于智力因素、学习态度、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等原因,各组(尤其是乙、丙两组)学生情况会起较大的变化。这时,就需对每个学生重新评估后变换梯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