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87330
大小:81.6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5
《毕业论文提纲范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标题: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ХХХ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指导老师:ХХХХХ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缘起于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等方面的矛盾动因。在这种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适,主要有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视角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所引起的心里不适,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这些心理不适,给出教师的自身努力、学校的策略和社会支持等三种应对策略。 [关键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心里不适;
2、应对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正文] 一引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社会发展与
3、课程功能滞后 1.1.2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3.2学校策略层面 3.2.1学校管理策略 3.2.2学校的培训策略 3
4、.2.3学校的交流策略 3.3社会支持层面 3.1.1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结束语 各位同学: 关于论文提纲撰写,有以下几点说明: 1.论文提纲即是根据你的选题拟定一个确切的论文题目,并将你的论文内容进行展开,拟定出具体的标题。一般要求至少是分解到二级标题,最好是三级标题。 2.论文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所以论文提纲(包括以后的初稿、终稿)必须包括这样三部分内容。当然,论文也有其他体例。但是,按照我给大家提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结构来写,是比较保险的,这样的结构答辩
5、老师不会挑论文结构毛病的。因此,我要求所有同学的论文提纲都要按照这个结构来写。凡是论文提纲不是这种三段式结构的,必须在提纲中说明你为什么这样写,否则我将直接不予通过。 3.论文提纲的主体应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来写,但是并不是意味着只要有这三段就可以了,还需要增加一些补充内容。尤其是参加答辩的同学要注意,三段论的论文过于单薄,答辩时难以拿到高分。一篇较好的论文,必须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逻辑合理,内容要分为4-6个部分。建议大家多看看我发给大家的范文,仔细琢磨一篇好论文应该怎么写。 4我建议大家尽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来写,这样有血有肉,资料也比较丰富。但是有
6、些同学是把某企业作为一个案例,非常突兀地单独作为"案例"一部分放在论文中。一定要注意,结合企业实际写论文,是要求论文的写作要以某一企业作为写作对象,直接以该企业为题,研究该企业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把该企业的情况作为一个案例,单独的列为一部分。必须是全篇都要有机融入该企业情况,无论是写作背景、发现问题,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针对该企业具体情况来写。很多同学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都是以全国的情况为对象的,而最后又加了一个本企业的案例作为一部分,这是不合适的。 注意: 不参加答辩的同学的提纲框架: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写作的背景、意义); 第二部分:现状与问题(
7、描述现状,分析发现问题); 第三部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四部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参加答辩的同学的框架: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写作的背景、意义); 第二部分:现状(描述现状,对现状不做任何评价,只是描述事实); 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及其后果(根据现状,发现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什么样的不利后果,也就是你要做出评价); 第四部分:原因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 第五部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结束语(对全文写作做一总结,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