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一课的构思: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次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次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和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比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及多样性思维和自我的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乐趣。通运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
2、比赛的游戏,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合作精神。二教学过程:1:在课的开始部分,用徒手操和游戏做热身运动,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再做游戏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习更认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2:在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的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没学习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即时讲解,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思考,自主活动,自主创造,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在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比赛中教师提出要求,通过比赛,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启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3、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其次,通过运球比赛,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能力。3:课的流程图:徒手操 游戏(跨下背后传球接力)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教学学生分组练习运球传球接力比赛放松下课授课班级初一7班学生人数52授课教师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 何石磊授课时间2007年12月教学内容1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大部分学生了解篮球传球的分类并了解双手胸前传球的作用与运用时机2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使80%的学生掌握其动作要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和遵守规则的诚信程度场地器材篮球4个一块空旷的水泥地时间教学
4、内容与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开始部分3分钟1:集合整队2:师生问好3:宣布课堂内容与要求如图(一)1:徒手操练习第一节头部运动第二节扩胸运动第三节腹背运动1师生问好2检查着装3安排学生见习1教师发出口令,要求清晰、明亮,同时适当的运用哨声1集合整队2体育委员报告人数1听教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1穿运动服,运动鞋2集合要求”快、静、齐”1动作整齐,师生间要多采用互动的形式○○○○○○○○○○○○○○×××××××××××× ☆ △ (图一)准备部分基本部分9分钟30分钟第四节压腿运动第五节手腕踝关节运动2:游戏,跨下背后传球接力规则:全体同学朝
5、一个方向,排头学生拿球,哨声响后,开始依次在跨下往后传球,最后接球的学生抱球跑至排头,依次轮换如图(二)要点:背后跨下传球时,要一个个之间的传递,严禁球着地一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方法:双手持球于胸腹之间,两肘自然下垂,身体成基本姿势站立,传球时后面脚蹬地发力,身体重心前移,伸臂、屈腕、拨指。1讲解、示范2原地徒手动作练习3学生分组练习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组织如图(三)(学生按排站在四个圆的圆弧上分组练习)要求:避免球落地,球要迅速的用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方法传递,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传球的距离,保证每个同学都能触球)4传球接力游戏2讲解游戏规则,提出要点,注意事项3运用语言和
6、动作,去鼓励学生接球要点:手指张开成勺形,对准来球伸臂迎,收臂缓冲向后引1教师讲解示范,强调重点。2做传球练习时,教师要点评,并及时纠正。3请比较好的学生做示范。4组织练习要快,要齐,要准.2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中,同时认真遵守游戏规则1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练习2男女学生同时练习时要根据对方的条件,调节传球力度、距离,避免被球撞伤2集中注意力,遵守规则,避免篮球脱手,3认真思考,积极主动完成练习1按照教师的口令和要求统一练习.2教学中多采用师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3在练习中,找出完成动作好的学生,出来做示范,同时纠正错误.××○○××○○×
7、×○○××○○××○○××○○△(图二)结束部分3分钟组织如图四要求:学生运球跑,但一定要在标志线后传球,注意动作.每队最后一名同学在标志线前采用双手传球击倒标志物,否则输,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掉球少而快的队伍赢1放松操2课后小结(整理运动)3回收器材4宣布下课规则:跑至标志物旁边,再返回,在标志线后面传第二个同学,传完迅速跑到队伍后面,依次轮换.1发出口令,教师领做2小结中要扬优秀,1根据教师的口令全身放松,进行放松操练习。1活跃课堂气氛2让学生进入到一个放松状态.1全身心的投入,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放松。 (图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