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器具的审美性与功能性设计.doc

传统器具的审美性与功能性设计.doc

ID:51750622

大小:23.00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15

传统器具的审美性与功能性设计.doc_第1页
资源描述:

《传统器具的审美性与功能性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器具的审美性与功能性设计    凡“人造物”都必然包括审美性与功能性两个主要方面。马克思说:“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不管是主观有意识的审美行为还是潜意识或是无意识的行为,人类造物时均会尽可能适合自己的视觉习惯,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把不符合视觉习惯的部分去掉或改进。这种长期积累形成的视觉思维,在横向上表现为一个区域区别于其它区域的文化特色,体现出文化的地域性差别;在纵向上表现为同一区域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的不同,体现出文化的时代性差别。传统器具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有其对母体文化独特的表达方式。“中国的艺术

2、设计千变万化,也永远存在艺术设计的所谓‘二维原则’:既要对器物的使用性质实施功能性设计(包括材料选择、关键工艺、工具应用、流程设置等等),也要对器物的观赏性质实施审美性设计(包括造型构成、质感肌理、设色纹案、文化寓意等等)。”(王琥《“文化判逆”的代价》,载《美术与设计》2005.1)设计在线.中国       传统器具的审美设计,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权贵雅士赏玩的“雅器”。这些器物从选材到设计都以绝对审美为准则,“材美工巧”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审美性设计尽可能做到精雅完美,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极致,但因其

3、作用也只是用于欣赏,故对器具实用功能的考虑较少。中国古代崇尚皇权的思想对现代仍有影响,故导致现代大多数人在谈及中国古代设计时仅注意那些“雅器”,事实上,这些“雅器”所寄托的只是某种精神,并不能代表中国传统的设计文化,其审美甚至也是扭曲的。二,用于现实生活的实用器具,尤其是民间的生活器具。这些器具与人的生活戚戚相关,在人的生活中不断发展演进,表现出一种质朴简拙的大美。       一种器具从出现到发展完善这一过程往往也反映出了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比如,在中国古代坐具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生活方式变化,从席地而

4、坐到跪坐,再到凳、椅的出现,使人在坐下时躯干离开地面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坐姿使身体更能放松,表明中国人为追求生活的舒适而在不断关注自身与外在环境相适应的界面功能的完善。再如,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使得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更多的是强调人与自然的适应,而不是“人定胜天”,或去“治理”、“改造”、“控制”自然,或把人的意志强加给自然,两者只有相适应才能共生、互利。反映在中国传统建筑中,中国人多采用木质结构,不管是普通的民宅还是崇高的宗祠庙宇,木材都是建构房屋的主要材料,这源于在中国人的认知经验中,木是有生命的

5、,木质材料能给人以亲近自然的感知。这种认知体验也是形成中国传统审美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欧洲的很多地区,如古罗马、古希腊,其建筑一般都为石材建构的,中国人则把石材用于墓室。若仅从耐久性来选材,木质材料显然不比石料,这也是中西古代建筑留存至今数量差距甚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木质材料的易腐烂性使我们非常遗憾的只能通过图纸来复原一些古代的建筑,但这些木质材料显然更能满足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现在也是一样,在室内装饰中,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然会多采用木质材料,这也可以看作是这种审美习惯的延传。       民间生活

6、器具的设计则反映出中国传统设计的一个较为“真实”面目。它体现的是人对自然的真实状态,这里鲜有华丽的修饰与做作的雕琢,甚至可以理解为是道家思想的最佳诠释,“寓大装饰于无装饰”的朴素简约的设计理念在这里有独特的表达。很多器具结构本身极其简单,巧妙的是,设计者把功能的构件作为装饰的要素来处理,使器具在充分实现其功能的前提下,又不至过于呆板。在极简单的条件下实现对功能与审美的最大满足。当然,这都是一些极其朴素的设计思想,尚未完美到无懈可击的地步,对于现在的研究来说,并不是要去批判其不足,而是要从中发现智慧的闪光点

7、。       对于实用性器具,功能似乎是无需讨论的。狭义上,功能指的是实用功能,即它可以用于做什么事,广义上,用于观赏的器物也有其功能,因为即便只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也可以认为是实现了其自身的功能。功能使器具存在的价值得以体现,器具的产生源于人对其功能的需要,器具功能可以多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要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步程度。从原始社会用于狩猎的木棒、石块到可以载人进入外太空的飞行器,功能始终是人造物的根本,研究器具的功能,并不只是这件器具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研究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类产生了对这一功

8、能的需求,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得以实现的,这一功能实现后对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设计在线.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