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734205
大小: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5
《采育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采育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实践与思考采育镇是北京市42个重点小城镇之一,共有55个行政村,其中13个拆迁村民已回迁。为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提升全镇土地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采育镇党委、政府进行了有益实践。—、基本情况采育镇现有户籍13448户,人口34275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25459人,一产从业人数6342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8.5%,占农业户籍人口的24.9%。现有耕地67705亩,其中,粮食及经济作物32586.7亩、果树22964
2、.8亩、养殖844.4亩、村庄绿化11309.1亩。二、主要做法(一)确权属,创形式,推动土地流转起来采育镇以“推动土地大流转,发展产业大板块”为基调,以土地集约高效利用为原则,多措并举,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一是做好确权工作,维护农民权益。认真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截止到2012年5月,采育镇55个村全部完成土地确权工作,土地确权面积62102.6亩,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5209本。二是创新流转形式,加快流转步伐。在大力推行租赁、转包、入股等土地流转形式的同时,探索新路子,通过“企业+村级组织+农户”
3、的租赁合作模式及“企业+农户”的带动模式等流转形式,引导农民把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农业企业、农业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其中,北京融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成功运作就是一个典型。该公司从沙窝营村农户手中流转2000亩土地,着力打造集旅游休闲、观光体验、娱乐餐饮、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产、质量、制度标准化园区,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沙窝营村村民优先就业,在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又有工资收入,实现了由农民向农业产业工人的过渡。目前,工人每人每天工资80元,平均每人年工资2.6万元,农民流转土地每亩年收益2000元,今后还将递增。
4、这样,农民工资加上土地流转收益,人均年收入近4万元,大大高于自己种植土地的收益。同时,在北京融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今年采育镇葡萄单价也大幅上涨。目前,北京融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葡萄以每公斤50-360元售出,其它葡萄种植户每斤葡萄均比去年提高3—4元,仅此一项,全镇葡萄种植户增收1亿元左右。此外,绿化用地流转也是采育镇土地流转模式的一大亮点。2013年初,全镇完成了8429.1亩绿化用地流转,涉及104国道和京沪高速公路两侧17个村的27个地块。截至目前,全镇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3万亩,逐步呈现出流转规模
5、扩大化、流转主体多元化、流转效益综合化等特点。(二)做股东,领分红,推动资产经营起来盘活农村资产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采育镇坚持“农民利益不受损、集体资产不流失、集体经济不萎缩”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截至2012年5月310,采育镇5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各村成立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原经济合作社变更为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同时,通过制定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6、、收益分配制度、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调整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等,强化村级财务内部控制,有效维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的财产权益。(三)建会社,聚合力,推动农民组织起来采育镇一直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工作来抓,截至目前,全镇已成立了4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其中,北京进伟草莓专业合作社、北京市红瑞宝农产品技术开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为市级示范社),涉及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个领域,为3000余个农户增加了收入。这些合作社运行机制完善,坚持“四个统一”,即在
7、经营服务上,对内服务与对外服务相统一;在经营形式上,自主经营与出让经营权相统一;在利润分配上,按入社股金分配与按交易量返还利润相统一;在决策管理上,“一人一票”与“一股一票”相统一。现在,采育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了农资供应、生产技术、产品标准、品牌包装、市场营销及产品认证等一体化服务,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同一亩地,入社农户比分散经营农户综合效益高出20%-30%。三、存在问题(一)土地附加值较低,农业产业工人稀缺采育镇现有耕地67705亩,分散经营与规模化经营是其主要耕作方式。由于农业物资及劳力价格上涨而农产品
8、价格偏低,出现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矛盾,分散经营受到挑战;规模化经营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其规模化效益有待提高。目前,采育镇现有一产从业人员6342人,仅占全镇总人口的18.5%,农业从业人员人数偏少,且多为"4050"人员,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有缺口,难以满足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业产业工人迫在眉睫。(二)农村资源发掘不充分,资产经营方式单一目前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