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

ID:51644375

大小:29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4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_第1页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_第2页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_第3页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_第4页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龙门吊轨道设计计算书一、设计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二、概述Ⅰ标30m箱梁预制场需布置100t和200t两种类型的龙门吊,拟采用混凝土地基梁做为龙门吊轨道。预制场地以前为蚝田,后经人工填土而成,地基承载力较差,需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龙门

2、吊施工需要。土层参数表2-1序号土类型土层厚(m)容重(kN/m3)压缩模量(MPa)桩侧土摩阻力标准值(KPa)地基承载力容许值(KPa)1填土2.517.7-002淤泥9.315.81.8910.045.03亚粘土3.219.24.7740.0160.04粗砂4.019.12060.0200.05残积土10.818.74.255.0200.06全风化混合片麻岩9.519.7-60.0300.07强风化混合片麻岩5.8--90.0450.08弱风化混合片麻岩4.9---1500.0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决定采用打入预制混凝土方桩处理地基,方桩截面尺寸为500×

3、500mm,纵向间距为5.0m,长度为21.0m(伸缩缝桩长22.5m),穿过淤泥层进入地质情况较好的持力层。地基梁采用1000×600mm矩形截面,底部直接放置在打入桩顶承台上。基础布置形式如下所示:地基处理布置图图2.1三、设计计算1、轨道梁计算⑴荷载工况按照现有参数,轨道梁荷载主要考虑轨道梁自重q和龙门吊轮压p,风荷载等参数在龙门吊结构计算中考虑,此处不涉及。荷载组合时,轨道梁自重的荷载系数取rg=1.0,轮压荷载系数rq=1.2,则荷载组合:Sd=1.0G+1.2P⑵计算模型单侧龙门吊轨道基础总长300m,为避免温差影响,每隔50m设置一道伸缩缝,计算时选取伸

4、缩缝间的50m轨道基础进行受力分析,有限单元划分长度为1m。打入桩纵向间距为5m,采用线刚度弹簧模拟。龙门吊基本轮压取值为600KN,单侧龙门吊轮组之间的距离为10m,计算模型如下图所示:计算模型图3.1⑶计算结果用SAP2000进行计算,设置移动荷载分析工况模拟龙门吊移动时基础的受力情况,支点反力、连续梁内力等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支点反力图3.2弯矩包络图图3.3剪力包络图图3.42、打入桩承载力计算⑴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轨道梁底下单桩布置,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1-1 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

5、.2.2-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8按照地质参数提供的数据,将轨道梁的跨中最大反力N中=645.49kN代入以上计算公式计算得到打入桩桩长:L=21.0m同理,将轨道梁端部反力N端=728.37kN代入以上公式计算得到L=22.5m⑵桩底地基承载力验算由《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13-1单桩计算时,桩底附加应力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式5.2.13-3代入计算得到fspk=139.67kPa3、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由地基梁的计算结果可知,当龙门吊在伸缩缝附近5m范围之内时,地基

6、梁基底反力比较大,其最大值为435.13KN/㎡,远远大于复合地基的综合承载力(fspk=139.67KN/㎡),其余位置地基梁基底反力均小于复合地基的综合承载力。针对以上分析,在伸缩缝位置5m范围之内应采用打入预制混凝土桩等其他处地基理方式,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4、沉降变形计算⑴计算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如上表计算结果所列,沉降计算采用跨中平均值:P=70.90kPa沉降计算深度按"地基规范"式5.3.6及相关要求,计算深度范围从基础底部一直到风化岩层的顶面。⑵沉降量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变形包括搅拌桩复合土层平均压缩变形s1与桩端下未加固土层的压

7、缩变形s2。沉降计算表格表3-3序号土类型土层厚压缩模量底层附加应力土层沉降沉降变形(m)(MPa)(KPa)(㎜)(㎜)1填土138.4870.91.8421.142淤泥9.340.07970.916.453亚粘土1.742.3370.92.85亚粘土1.54.7758.13820.2969.944粗砂42022.6888.085残积土10.84.29.642441.576全风化混合片麻岩9.5-7强风化混合片麻岩5.8-8弱风化混合片麻岩4.9-s1=21.14mm压缩层沉降经验系数按照规范取1.0,则:.s2=1.0×69.94=69.94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