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630148
大小:1.80 M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26
《中外文学名著导论教学全套课件刘建军 1.诗经二首.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诗经》二首【背景介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这五百多年间的诗作,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主要内容:《诗经》大致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和宴飨中的乐歌等。这些诗歌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所以《诗经》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集。【选文】《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
2、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导读】1.诗人为何要以“采薇”起兴?此诗名《采薇》,乃因诗首句以“采薇”起兴。此诗首三章重言“采薇”,皆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起兴
3、,再用“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接起,略改字句,却从薇菜的始生,写到它的生长,以至它的秀拔,日月推移,自然有时间的流转。表面写的是采薇,实际感慨时光流逝而亲人远戍之日久,自然由薇之枯老想到人之久别。采薇时的睹物思人,便有劳作转为对君子的感念,使得这里的叮咛而又叮咛之,温厚之中,更添了一层郑重。2.《采薇》表达了怎样的情思?中国文学的精神,讲求含泪的微笑、困顿中的勃发。这篇作品中,作者不但不逃避相思之苦,更能勉劳担荷家国之忧。3.如何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采薇》受后人称道,在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四
4、句。这四句的妙处,在于有感而能不执着于情绪之中,有身世之觉,有人世之思,不需渲染而神色自好。在看似简单的景物描写中,寄托了春秋代序的绵绵情思,蕴含了山高水长的相思之苦,举言又止之中,最见情感沉着而缠绵,细腻而优雅。4.《鹤鸣》创作意图是什么?《鹤鸣》的时代背景,是“宣王中兴”之末季。此诗作者,大约是宣王朝廷的一位卿大夫。在宣王后期,贤人隐遁、小人盈朝的状况,已然危及朝政。离得近看得切,但诗人没有自洁于这沼泽之外,这不单单因为他与这坏的世道是共命运的,更因为他身为卿大夫的使命担当。通体用比兴,鹤、鱼、檀、石,皆以喻贤人,寓意在若隐若现,不即不离
5、之间,并非有意安排,却浑然天成,作者忧思之情、担当之感跃然纸上。诗歌通体用比兴,鹤、鱼、檀、石,皆以喻贤人,寓意在若隐若现,不即不离之间,并非有意安排,却浑然天成,作者忧思之情、担当之感跃然纸上。【知识链接】1.风、雅、颂。《诗经》分风、雅、颂三类:“风”即国风,是各地区的乐调,十五国风共160篇,有周南,召南,王风,卫风,邶风,鄘风,陈风,郑风,唐风,齐风,魏风,秦风,桧风,曹风,豳风。“雅”是朝廷正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雅74篇,除少数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作品。“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6、,许多都是舞曲,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2.赋、比、兴。简而言之,“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出发了诗人的情感,引发诗人歌唱,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