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621051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4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探讨1、激发及教育性幼儿教育的目的是启蒙和开发幼儿自身的某种能力。将游戏精神贯穿到教学方法中,可以对幼儿的心灵进行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孩子的观察力、感受力、记忆力等,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的思考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并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2、趣味性游戏最基本的特性是趣味性,孩子之所以对游戏兴趣浓厚正是因为游戏具有趣味性,幼儿的天性和游戏的趣味性相互呼应,因此将游戏精神的趣味性贯穿在幼儿教育中能够使幼儿教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1]。游戏教学中常常包含生动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画面,这些有趣的因素常常能够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使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更好的学习并接纳知识。3、互动及交流性游戏教育主要是通过幼儿主体的参与及体验完成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在整个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幼儿和社会间的接触,从而对自己的社会属性有进一步的认知,在整个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1、有助于提咼幼儿的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选取适合幼儿的游戏教学方式,给幼儿的学习创造了良好轻松的氛围,使得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加大,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下,幼儿和老师及小伙伴之间的交流的频率也会大大增多,这样在这个沟通过程中,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在潜
3、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2、有利于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游戏教学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在教学过程中,孩子的听说欲望都能够被较好的带动,孩子产生了自我表达的欲望,就能对其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对童话故事朗读或者讲述,就可以增产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3、提高幼儿的逻辑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在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一定的逻辑性,故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在与小伙伴沟通交流及表达自我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了相应的培养。同时游戏教育的形式丰富多彩,而教育也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学者适合的游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好的平台,更大的
4、开发孩子的潜能。同时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勤动脑,善思考,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将游戏精神渗透在幼儿教育中不仅仅是指让幼儿多参加到游戏中,而是指幼儿教育应该要明确价值取向,更加注重游戏精神的融入。这能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起到纠正的作用。1、游戏精神改变幼儿教育的目的对幼儿教育游戏精神的研究能够将教育的目的从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向对精神的培养。因此幼儿教育的目的不能仅从认知角度出发,还应该对幼儿精神方面的发展产生影响。以健康科学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精神层面健康发展。传统的填鸭式的幼儿教育灌输不能深入到幼儿的精神教育层面,不能丰富幼儿的精神世界。因此,游戏精神的提倡不仅能能满足幼
5、儿对知识储备的诉求,同时对其精神世界的成长能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从另一层面还能够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功利性教育产生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最终使幼儿教育全面健康的发展。2、游戏精神转变幼儿教育的教育方式游戏精神的提倡将幼儿教育的教育方式从传统型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传统的教育模式较为封闭,很难使幼儿获得较好的体验性,更不利于幼儿的个体性发展,不利于创造性的培养。很多时候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都是被动型的接受,大大限制了幼儿的探索性精神。而游戏精神的融入使得幼儿教育更加尊重幼儿的个性、尊重幼儿的自由,使得教育更加的人性化。1、尊重幼儿自由幼儿时期具有其特殊性,要对之采取较为宽容的态
6、度,因此游戏教育中,教师应该给予其较大的耐心,要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并允许其犯错误,而不是一味的去批评其犯的错误。通过游戏教育给幼儿创造自由活动的环境,并且幼儿有选择参与游戏教学的权利而不是让其一味的去被动的接受。当然所有的自由都是有限度的,幼儿教育应该良好的把控自由度,引导孩子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2、加强幼儿的体验感在游戏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将幼儿引导到游戏教育的活动中,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体验感,培养幼儿对生活的憧憬及对学习的热情。而教师更应该挖掘及倾听孩子的内心,带领其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获得多姿多彩的体验感受。3、鼓励幼儿探索在游戏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鼓励
7、幼儿发现问题,善于激发其好奇心,并带领其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善于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同时在游戏教学中,若孩子们碰到困难,应给予其鼓励,鼓励其独立思考,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克服困难。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探索兴趣,选择合适的灵活的游戏教育方式教,引导幼儿以创造性的思维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在开放式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及成长。作者:梁娜单位:赤峰市六一幼儿园[1]李学斌•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M].上海:21世纪出版社,201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