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

《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

ID:51598835

大小:56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25

《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1页
《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2页
《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3页
《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4页
《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文特殊句式》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者,……也。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教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也。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者,……。例: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粮食是老百姓种的。★……,……者也。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城北的徐公是最美丽的人。★……,……。例:秦,虎狼之国。(司马迁《屈原列传》)——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用“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

2、汉语中的“是”。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现在人家是刀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肉,还辞别什么?★用副词“乃、则、皆、诚、非”等表判断。1.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人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应当立为国君的是公子扶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这就是在岳阳楼上见到的雄伟景象了。3.予购三百盆,皆病梅。(龚自珍《病梅馆记》)——买了三百盆梅花,都是病病残的。4.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3、—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啊!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苏洵《六国论》)——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用“是”直接表示判断。1.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关汉卿《窦娥冤》)——不是我窦娥发下这无头脑的心愿,确实是冤情不浅呀。2.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一像到处随水飘流的浮萍一样,在座的都是不相识的异乡人。判断句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2.要作出判断。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

4、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一)“……为……所”1.“……为……所”(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2.“……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3.“……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二)“……见…

5、…于”1.“……见……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2.“……见……”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3.“……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例1: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例2: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三、省略句在现代文中,为了表达的简洁,常在句子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而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更为普遍,能把省略成份补充

6、出来,也是读懂文章的关键。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省略主语。2.省略谓语。3.省略宾语。4.省略介词。1、(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乐。”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2、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蒙后省略4、今以钟罄置(于)水中。省略介词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现代汉语正常语序:(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句子谓语前

7、置:谓语被放在主语之前宾语前置:宾语被放在谓语之前定语后置:定语被放在所修饰中心词之后状语后置:状语被放在所修饰中心词之后(一)谓语前置(非常少见)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1.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义勇军进行曲》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例: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例: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例: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例:沛

8、公安在?——(《鸿门宴》)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三)定语后置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