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87351
大小:33.0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论苏轼与建筑的关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苏轼与建筑的关系有民谣唱到: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这你侬细语所指的自然便是苏堤之景了了。《元史》记载,元祐五年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我曾到访过此处,但因年数久远,更有白堤在一旁遥相呼应,苏堤本身的形态自然已模棱两可,但论桥与四周景物交融之美,当属苏堤更胜一筹:“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
2、魂。每当春风吹拂,苏堤上杨柳吐翠,艳桃灼灼,长堤延伸,六桥起伏。晨曦初露时,湖波如镜,桥影照水,鸟语啁啾,柳丝舒卷飘忽,桃花笑脸相迎。置身堤上,湖光胜景如画图般展开,多方神采,万种风情,任人领略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这便是西湖十景中对“苏堤春晓”的描写。相较于北京颐和园那些个宏伟气派的十七孔桥,苏堤少了一份肃穆与庄重,添了一份平实与柔美,站在苏堤之上,只觉心旷神怡,沐浴清风,豁然开朗。苏堤落在我眼中的实景令我着迷,可在我内心深处,苏轼建造苏堤时的历程与心境才是我所触动的本源所在。相传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当地方官。他十分迷恋杭州的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
3、施更美,便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绝妙好诗。可是过了15年,苏东坡再来杭州当太守时,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就感慨上书,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决定要疏浚西湖,为杭州人做件好事,几番周折,最终决定建造堤岸,填埋杂草。在世人面前苏堤春晓之景是美幻绝伦的,而这份美的维护却不止苏轼一人之功劳,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一次次增补修葺,一次次整饬路面,一次次植树造林,古往今来,有多少精美绝伦的古建筑惨遭自然风沙之苦而遮盖了其原本美丽的容颜,为何独独是苏堤收到了如此厚
4、爱呢?论才情,自古唐贤诗赋滔滔不绝,滚滚而来,诗仙李白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气势恢宏,震撼人心;高适的“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萧瑟之情,油然而生,与苏轼《饮湖》之清新瑰丽相比可谓平分秋色,不分上下。论苏堤,同时期的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唐朝李元婴所建滕王阁同样夺目绚丽。也许单看某一方面,苏轼没有真正耀眼之处,可他最可贵的,便是将两点互相融合:学术文人,难免有些书生酸味,清高、孤傲;政坛中人,脱离不了的官架子,世俗味浓重。论建筑情态,苏堤自然之风迎面,由内而外的带给他人一种轻松的生活状态,舒适,优美,更多了一份诗人才有的艺术气息。论文采,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
5、名的六条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这些题词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小小的堤岸,西湖围绕着它数百年,它如同精灵,小巧、轻盈,却永远萦绕在我们心头挥之不去,它如同一枚印章,记载着这座堤岸的历史,以及它身后苏轼这位建造者的人格魅力,苏轼,苏堤,他们的故事将永远印刻在我们的心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