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82388
大小:15.6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3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班主任专题培训中郭娜老师像我们介绍了刘儒德教授的《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暑假中,我阅读了一遍,整本书从教学、教育、管理三个领域深入浅出的为我们揭示出一个个教育心理学规律,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鲜活的案例向我们介绍了曾让人感到枯燥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很有可读性,一时竟舍不得放下,一篇篇文章读下来,豁然开朗,受益匪浅。我们曾经见到过很多孩子背诵课文时吞吞吐吐、很不流畅的样子,当时,我们一定批评过孩子,说孩子不认真背诵,没有用心。回想一下,我们可曾教过他们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呢?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一味要求孩子自己去背诵,完成
2、任务,并没有交给他们方法,使有些孩子花了很多时间还是没能达到我们的要求,完成背诵任务。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记忆有系列位置效应,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提高记忆力是有方法的。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老师在课堂开始和结尾将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中度过,也不要在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和玩耍中度过。背诵课文或单词变换开始位置,每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合理安排学生材料的顺序。每节课给学生的学习任务不能超载经常教孩子一些学习方法,使他们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样的,读了书中的“给学生留点‘空白’——超限效应”这一篇,
3、让我也有很深的感触。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教得很好,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最后牧师终于讲完了冗长的演讲,开始捐募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反而从盘子里偷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为“超限效应”。我想我们在教学中不是也常像牧师一样讲了又讲,生怕学生听不懂?以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避免“超限效应”,比如说避免一遍又一遍的听写,而是有目的的安排教学中的每个环
4、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避免超限效应,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也要注意避免超限效应——给学生留点“空白”。学生犯了错,只批评一次,千万不要一件错事重复批评,如果有必要再次批评,也要变换角度和方法,以免学生出现反抗心理。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应点到为止,切不可“宜将胜勇追穷寇”,适当的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来思考、反思。这种方法尊重孩子的人格与自尊,真正将教育渗透到心灵。要运用民主的科学的方法去建造一架沟通的心灵之桥,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在愉悦的情境中相互触动,你的教育才有效果,才能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一个老师懂得心理学,并且在与学生打交道时善于运用心理学,肯定会得到意想不
5、到的收获,读读这本书,让我们多掌握一些心理学规律,读懂孩子们的心理,会使我们的教与学和班级管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方面给予了启示、引导。比如蝴蝶效应:书中介绍,1979年12月,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丛林的一朵工作花瓣上轻轻扇动一下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细小的因素与看似完全不相关的巨大复杂的变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因果联系,这就是蝴蝶效应。书中还讲到蝴蝶效应是一点点累积的结果。蝴蝶效应告诉我们:要特别注意初始状态的微小变动,要对这方面的微小变动保持高度的敏感。看到这儿,不由得把
6、这种效应和我们的教育教学联系起来,它不就是在提醒我们要从细节上来关注我们的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学生的很多坏习惯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例如:有的孩子不会整理自己书桌,书包。一上课不知道摆放书本、文具,他才从书包里呼呼啦啦地找书本,一下课,又不知道换书本。到第二节上课了,其他同学都准备上课,他桌子上还摆着上节课的书本。这不就是“蝴蝶效应”吗?当孩子第一次不整理自己的东西时,我们没感觉到什么,因此家长就代劳,这种心理创造了条件,有机会暗暗“滋长”,接着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时间一长,就养成了根深蒂固的坏习惯。还有学生书
7、写不认真,读书不用心,不讲诚信等这些坏习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形成的。教师一定要对学校中的每一次偶然事件保持敏感,找到教育事件中的支点善加利用,清除教育事件中可能存在的“蚁穴”。伟大正是存在于细节之中!2013年8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