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80989
大小:15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3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体育课(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的设计和构想 本次课的设计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中心,积极采用新型的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开展实施教学,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让学生在“体验—思考--启发—顿悟-体验”中掌握运动技能。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能力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合作探究能力。二、指导思想本课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双手胸前传接球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和积极评价的能力。使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观察、模
2、仿、探究中体验快乐、轻松的体育。三、教材的分析和处理:篮球一直以其独特的运动魅力,把全世界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人们,吸引到这项运动中来。篮球传接球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行进间传接球技术是在篮球比赛中运用最多的技术之一。本节课的重点为掌握熟练的原地双手胸前传球、接球的动作技术。难点:领会原地双手传球、接球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愉快合作的精神。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在传接球的过程中加入防守队员,提高学生的快速支配球的能力,尤其提高身体的灵敏、协调、速度素质;培养学生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品质,从运动中获得成就感。本课时采用
3、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游戏、创新等教学方法。本课在学生练习队形上有所创新,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四、学情分析:高一年级学生身体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随着身体的增高、体力的增强、知识的增多、认识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和探究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五、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正确的动作概念。并能初步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及要领。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80
4、%左右的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技术;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敢于表现自我;与同伴合作愉快;对篮球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发展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六、教学法本课将采用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等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通过看、听、模仿,自主探究,再进行分组练习,相互观察、相互监督学习,学会评价,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展示自己的个性。双手胸前传接球准备部分课堂常规七、教学流程慢跑热身操球性练习学生双手推拉球练习导入学生尝试原地传接球练习学生根据卡片口诀自主练习教师
5、在学生练习基础上传授正确的动作要领,然后教师指导学生练习基本部分学生进行抢断游戏提高拓展“三角梅花”传接球练习结束部分放松操(音乐伴奏)小结、点评本课,归还器材八、课的特色本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教学法的核心是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思考—启发—顿悟—体验”的一个流程,能够帮助学生把动脑和动手相结合,最终学到所学的知识能力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篮球实践课教案班级:高一××班人数:48人教师:张跃日期:教学内容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用具篮球场1块篮球24个教学任务1、帮助学生建立起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正确的动作概念。2、通过
6、教学,使95%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80%左右的学生能较熟练地掌握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技术。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部分时间课的内容练习分量组织教法次数时间准备部分10分一、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提出本课任务。4、检查服装。5、安排见习生。二、慢跑热身操集合队形成两列纵队围绕篮球场慢跑中完成热身操练习(扩胸运动、振臂运动、高抬腿运动,正压腿,踝腕关节等),音乐伴奏活跃练习气氛。1′4′组织方法如图a背风,背光××××××××××××××××××××××××△图(
7、a)要求:教师声音宏亮,精神饱满,语言亲切,注重仪表。组织方法:如图b←(图b)教法:教师带队完成,要求学生一定要跑齐。部分时间课的内容练习分量组织教法次数时间准备部分10分三、球性练习两人一球进行球性练习自由组合,激发学生有无更好的玩球的方法?(一抛一接、一运一抢等)通过变换不同的玩球的方法,多次进行练习更加让学生熟悉球性。5′组织方法:如图c××××××××××××△图(c)教法: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探究不同方式的球性练习学法要求:要求学生两人自由搭配相互讨论采用各种熟悉球性练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