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79775
大小:43.0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3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圆柱于与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3.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方法:讨论法、交流法、发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
2、实物,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出示例1场景图,你们认识上面这些图形吗?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揭示课题:圆柱和圆锥)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1、认识圆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上面哪些图形是圆柱,接着出示相关圆柱形实物和模型指着圆柱体简称圆柱。2、认识圆柱的特征。(1)拿出准备好的圆柱,让学生动手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同桌相互交流讨论。(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适当板书:圆柱的上下一样粗细,上下两个面是完成相同的圆形,还有一个弯曲的面。(3)认识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先对照圆柱的直观模型
3、介绍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再让学生在实物模型上找到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4)让学生动手量圆柱的高。问:怎样量圆柱的高才准确?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找出方法,教师再引导学生换地方量,发现什么?说明了什么?(圆柱的高有无数条)3、认识圆锥。(1)出示圆锥的实物,师指着实物图,这就是圆锥。我们教材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2)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状的物体?(3)仔细观察圆锥,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中说一说。(4)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有一个顶点底面是圆形侧面是一个曲面(5)认识圆锥的高引导学生讨论:圆锥有几条高,怎样量出它的高。(6)小结圆
4、锥的特征:有一个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三、巩固练习1、讨论“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及时引导。2、做练习五第2、题。⑴引导学生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圆柱和圆锥,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3、做练习五第3题。⑴出示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引导学生猜想:如果将旗杆快速旋转一周,能成什么形状?(2)教师演示。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圆柱和圆锥有哪些特征?五、布置作业:课本第20页第4题六、板书设计圆锥和圆柱特征的比较图形相同点不同点
5、圆柱底面都是圆形两个完全一样的底面有无数条高,都相等圆锥侧面都是曲面一个底面一条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姓名:程俊仙本次我所授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圆柱于与圆锥的认识》在授课时我主要遵循以下三点:一、给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课中,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圆柱和圆锥的引入,圆柱高的特点,以及圆柱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吗?等问题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
6、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二、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知识结构。本课从“自主尝试找出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到在小组内“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到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让学生站在数学科学的高度把握学习数学,培养数学意识。教会学生将知识归纳、总结,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才会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完整的结构体系,才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实现创新和创造。三、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建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
7、来看:“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一般的人,包括学生,他们的能力可能比不上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我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指一指”,“说一说”,“量一量”等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地大胆猜想
8、、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分享信息,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不过,本节课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创设情景只抓住了生活中圆柱与圆锥的具体例子,而忽略了“形与体”的关系,;在小组探究中“看、摸、量”环节学生完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