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44546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2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011年05月10日09:00:50来源:常平中心校王章小学【字体:大 中 小】思维是学习数学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数学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一、激发学习的思维动机数学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共同活动的过程,一切教学措施最终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体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靠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去实现。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主动去认识它、研究它,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
2、进行思维呢?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2、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
3、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例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后向学生提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生思维二、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心理学家指出
4、:“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1、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的知识点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如果这个开端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或
5、思维特点,学生就会感到问题的解决无从下手,其思维脉络就不会在有序的轨道上发展。例如:在学习“按比例分配”时,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平均分”入手,把握住“平均分”与“按比例分配”的关系,即把一个数量平均分配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的,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很自然地引入“按比例分配”的教学中,为学生扫清了认知上的障碍。再如: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从问题入手逐步深化认识,不但能够解决学生思维过程中无从下手的问题,而且有利于使学生的思维沿着起点发展,培养其思维的流畅性。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作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
6、托,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甲乙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计划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加工的2/5。实际甲比计划多加工了34个,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思考这道题时,虽然能够准确地判断出2/5和7/9这两个分率都是以乙加工的零件个数为标准量的,但是,这两个标准量的数值并不相等,这样,学生的思维会出现障碍。教师应及时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开拓思路
7、:“甲加工的零件个数是乙的2/5”,这说明甲、乙计划加工零件的个数是几比几?“正好是乙加工零件个数的7/9”又说明甲、乙实际加工零件个数是几比几?这样,就将以乙标准量的分率关系转化为以总个数为标准量的分率关系,直至解答出这道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分数联想到“比”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思维发生转折的过程。抓住这个转折点,有利于克服学生的思维障碍,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培养。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问题通过转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