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39434
大小:403.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23
《《导尿术及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导尿术及护理目的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3用于患者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4患者尿道损伤早期或者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导尿管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者会阴部有损伤时,留置导尿管以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6抢救休克或者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7为患者测定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者气体等以协助诊断。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2)向患者解释导尿的目的、注意事项
2、,取得患者的配合。(3)了解患者膀胱充盈度及局部皮肤情况。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2)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关好门窗,为患者遮挡,协助患者做好准备。(3)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导尿操作。(4)插入导尿管后注入10-15毫升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以证实尿管固定稳妥。3指导患者:(1)指导患者放松,在插管过程中协调配合,避免污染。(2)指导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保证充足入量,预防发生感染和结石。(3)告知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防止尿管打折、弯曲、受压、脱出等情况发生,保持通畅。(4)告知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于耻骨联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3、5)指导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及骨盆底肌的锻炼,以增加控制排尿的能力。注意事项1患者留置尿管期间,尿管要定时夹闭。2尿潴留患者一次导出尿量不超过1000毫升,以防出现虚脱和血尿。3患者尿管拔出后,观察患者排尿时的异常症状。4为男患者插尿管时,遇有阻力。特别是尿管经尿道内口、尿道外口的狭窄部、耻骨联合下方和前下方处的弯曲部时,嘱患者缓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注:(女性插入尿道4-6cm,见尿再插入1cm)。(男性插入尿道20-22cm,见尿再插入2cm)。灌肠技术目的1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2刺激患者肠蠕动
4、,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3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便情况。(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左侧卧位,为患者遮挡。(3)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忍耐10-20分钟后并观察大便性状。3指
5、导患者:(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注意事项:1对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肠;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伤寒患者灌肠量不能超过500毫升,液面距肛门不得超过30厘米。2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目的1为患者补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环。2为患者补充红细胞,纠正贫血。3为患者补充各种凝血因子、血小板、改善凝血功能。4为患者输入新鲜血液,补充抗
6、体及白细胞,增加机体抵抗力。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患者有无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组胺或者类固醇药物。(2)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输注部位。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根据医嘱采血样送血库做交叉配血试验。(2)仔细核对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3)输血前再次双人核对血袋包装、血液性质,配血报告单上的各项信息,核实血型检验报告单,确定无误方可实施输血。(4)携输血用物至患者旁,由两名医务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及血型。(5)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6)根据患者
7、情况及输入血液成份调节滴速。(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8)再次核对血型,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输血的目的及所输入血液制品的种类。(2)告知患者常见输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出现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注意事项1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输入。2血液取回后勿震荡、加温,避免血液成份破坏引起不良反应。3输入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在两份血液之间输入0.9%氯化钠溶液,防止发生反应。4开始输血时速度宜慢,观察15分钟,无不良反应后,将流速调节至要求速度。5输血袋用后需低温保存24小时。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观察要点1根据患
8、者不同的卧位观察骨突出和受压部位。2了解患者皮肤营养状况:皮肤弹性、颜色、温度、感觉。3了解患者受压皮肤状况:潮湿、压红,压红消退时间、水泡、破溃、感染。4了解患者躯体活动能力:有无肢体活动障碍、意识状态。5了解患者全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