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36240
大小:48.0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初三语文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夯实基础,洞察考点,提高应试能力——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教学反思徐闻县梅溪中学陈大和时光如水,岁月如歌,转瞬间,一年中考备考又结束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考中,我们都清楚初三语文教学与初一、初二有明显不同,他所有的指向都较势利,那就是一切为了中考,为了中考的一切。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取得一定的复习成效,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最关心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取得复习的高效率呢?针对湛江的命题特点,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夯实基础,瞄准考点,提炼答题模式和技巧。一、积累与运用纵观湛江2003~2011年的中
2、考试题,考点是相当稳定的。其中包括:字音、字形(2012年把字形换成句子排序)、成语、病句、综合性学习、默写。学生到了初三,对于相应的知识点,本来应该是到了一个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了,可是我们有些初三学生,到了临考前,诸如连常见字都读不准(多音字,形近字,字的声调、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诸如成语、病句常见的错误类型,诸如宣传标语的写法、活动项目的设计都还是模糊一片,连默写题中的名句都写不准。虽然我在复习中把各个考点的知识点给予了明确的概括,加强了训练,可在每次的月测中,张冠李戴的现象依然是相当
3、多。就此情况,笔者课后反思到:单靠初三的复习突击,效果是肯定不好的。如果能在初中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夯实基础,把考点知识梳理系统化,经过长期积累,就能让学生有一个从消化到内化再到运用的过程。考试中类似的题目对他们来讲,就不会再具有如此的难度。如成语、病句、综合性学习等类型题目,只要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二、现代文阅读近几年的湛江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都是两篇。一篇是具有湛江地域特色的说明文(2010年起已淡化文体偏重于议论性的抒情散文),另一篇是记叙文或者规
4、范性的议论文。因此,在专题复习中,“随堂练习”选文上我们都尽量多选取相关类型的文章进行训练。可见,我们的复习方向是明确的,我们已经瞄准了考点,但是,在训练测试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基础还是不够牢固。如人物描写的几种角度(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修辞手法的几种形式(比喻、排比、拟人),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环境描写的几种作用(衬托人物某种心理,渲染某种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的某种主题)等等。学生在答题中经常用错答题术语,把
5、知识点混淆,到头来,“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可见夯实基础之重要。基础是应试的前提,方法是获取分数的最佳途径。因此,在现代文阅读的复习中,我们只有用心探究湛江的命题特点,洞察考点,提炼答题模式和技巧,才能提高应试的效率。通过探究湛江中考真题,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现代文阅读的问题设计,有一些是反复出现的。只要教师按照不同的文体归类总结考试题型及答案规律,学生就不难答题,就能轻易得分。如湛江本土文化特色的这篇文章,多考查的题型有:文章(某段、全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的(论述的),请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表
6、现手法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对某段语言运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再如记叙文中常考查的有:概括内容(人+事=结果)、标题的作用(结构上、内容上)、某段的作用(开头、中间、结尾)、某句某词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环境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分析等;议论文阅读常见的是:找中心论点、某段的作用(多问开头段)、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补充论据。另外,所考查的两篇阅读题的最后一小题都是开放题(宣传本土特色文化或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针对相同的问题设计,笔者认为在复习中,只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探究真题的答案,提炼积累答题的模
7、式与技巧,学生就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般地答题,轻轻松松地拿到分数。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训练、测试,学生感受到了答题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学习的成就感。甚至有学生戏言,“它又送分来了”。当然,在复习中,还要引导学生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时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原文忠实于作者的主张,切忌盲目、墨守成规。三、古诗文阅读古诗词鉴赏、课内外文言文阅读是必考的题目,并且有了明确的考点。其中古诗词以鉴赏字词的表达技巧和赏析名句品鉴情感为
8、主;课内外文言文考查的是实词解释、虚词的意义及用法(选择题)、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的理解(评价人物或谈启发收获)。但看似浅显易懂,容易拿分的考点,自以为花少一点时间复习即可。可在专题复习、训练、测试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复习了前面,忘记了后面;复习了后面,又忘记了前面。课堂上讲过、练习中做过的题目学生仍旧做错。鉴于此种情况,究其原因是没有夯实基础。平时在课堂上,老师报答案,学生记答案,学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长期下来,学生一来养成了惰性,二来,对听来的答案他们也难以真正掌握。因此,笔者认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