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510237
大小:1.09 M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26
《历史环境变迁下的城市规划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历史环境变迁下的城市规划设计——以镇江沿江历史风貌区为例许龙董卫【摘要】文章引入历史环境的概念,并提出历史环境变迁的研究往往可以真正还原城市历史环境的演变机制的过程。以镇江为例,通过对镇江沿江的历史风貌区历史环境变迁的描述和研究,结合现状的规划与建设问题,以环云台山保护与整治规划为例,从城市历史空间结构,历史街区,建筑与景观设计三个层面提出规划策略,并对历史环境变迁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展望。【关键词】历史环境变迁;镇江沿江历史风貌区;历史空间结构;城市空间更新1.历史环境的概念与延伸1.1历史环境历史环境的概念较早是由俄国的普列汉诺夫与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他认为,“一个特
2、定的社会不仅处于一定的地理环境中,而且处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每一个社会的存在的发展都受到邻近社会的影响,影响一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周围一切社会条件的总和,就构成该社会的历史环境。”文物保护角度的历史环境,就是指城市发展遗留下来的形体环境。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历史环境的界定就是: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将历史环境问题归纳成五个方面。(1)历史环境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一部分。(2)历史环境是过去存在的表面。(3)历史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样性。(4)历史环境能将文化、宗教、社会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最准确、如实地传给后人。(5)保护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
3、统一,是城市规划、国土开发方面的基本任务之一.1.2历史环境构成历史环境突破以往对历史保护历史建筑等个体的概念,将与历史相关的物质文化,自然环境,建筑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和一个系统。不仅关注与保护建筑,街区,城市等个体。而关注与之有关,影响和变化的一切因素。历史环境逐渐拓展,可以分为物质环境与非物质文化环境两个层面。物质环境是人类遗存的形体环境,城市的历史环境就是人类在城市中的遗存的形体环境。从类别范围分,既包括是人工物,一是建筑物,二是道路,三是场,四是构筑物,如桥梁、城墙、塔、护墙等等,五是建筑小品,如亭、雕塑等等;也包括与历史建筑环境,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宏观上包括山
4、水结构,微观上包括古树名木,历史水系等。非物质文化环境包括历史环境的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1.3历史环境变迁历史环境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既有共时性,也有动态性。历史环境的变迁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其内涵在不同的城市层面上有所体现,在宏观层面上,城市历史结构功能结构与山水环境的变迁相互影响,互为整体;中观历史街区层面上变现为街区的的功能属性与空间肌理变化;而微观层面上体现为历史建筑周边的环境界面,景观环境乃至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变化。历史环境变迁作为历史环境概念的延伸,强调历史环境的动态性。现状的历史环境往往是多个历史环境的叠加和在时间上的拼贴。对于历史环境变迁的研究往往可以真正还原城市历
5、史环境的演变机制的过程。2.镇江城市山水历史环境特征2.1运河与长江的交汇镇江是长江下游唯一一座沿江城市。镇江自古依江而建,靠江兴盛。京杭大运河穿越镇江城区,与长江交汇的“十字黄金水道”亦位于镇江,这也带来了历史上镇江的繁荣。作为现存的唯一的运河与长江交汇的区域,镇江沿江历史风貌区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历史价值。长江古渡文化的集中在环云台山的西津渡历史街区。西津渡历史街区可以说是“中国古渡博物馆”,随着考古发掘,已在该街区发现了多个从唐代至明清的各个时期的渡口遗址,以渡口文化为中心,延伸出了各个时期的历史遗迹,延伸并汇聚了宗教文化,义渡救生文化,建筑文化与殖民文化。镇江古运河始于
6、春秋时期,隋运河确立了由京口入江的镇江河段,是与将被运河相对接的江南运河主航道。沿运河在历史上自然形成了繁荣的交易市场,并日趋兴旺。沿运河的商业街区显存主要以新河街为代表。可以说镇江不仅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也是两种文化的交织,而这种交汇在镇江的沿江风貌区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2山-水-城的空间关系镇江有着独特的山—水—城的空间关系与城市结构。沿着长江岸线,金山,云台山,北固山,焦山屹立江边,而每座山都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随着当代的城市建设,城市与江的关系不断变化,但一直保有密切的联系。运河河道几经变迁,沿运河的商业街区也起起落落,但运河穿城而过,作为线性的水运交通空间和
7、商业空间有转化为重要的线性开敞空间廊道给城市建设带来了绿色与自然的间隙。(图1,图2)图1图23.城市沿江历史环境要素变迁3.1长江岸线与渡口码头的变迁作为沿江城市的镇江,长江岸线的变迁对城市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渡口西津渡在历史上一直是长江南北客货往来的主要码头。云台山的北麓在这里与其伸展入江面的余脉玉山,蒜山互相辉映,形成了天然的避风港湾。西津渡在通商开埠时期达到了繁荣的鼎盛。租界时期,英国人取得了“西至小码头,东至镇屏山下,南至银山门街,北至江边”的永租权,继续了该片区作为商业码头的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