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455868
大小:660.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23
《六书之转注与假借.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书之转注与假借浅析讲授:陈港波2011级汉语国际教育转注—定义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也。”老考就《说文》两个例字的解释看,“考”是形声字,“老”是会意字。《说文·老部》:“考,老也。从老省,丂(kǎo)声。”《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化的古字),言须发变白也。”转注-两个条件1.建类一首—树立起一类字,这类字统一在一个部首字之下。(同部首)2.同意相受—两个字意义相同(近),可以互相解释。(可互训)例:1景和晖:景,光也。从日,京声。晖,光也。从日,军声。2柱和楹:柱,楹也。从木,主声。楹,柱也。从木,盈声。转注的主要三种学说:(1)
2、形转说定义:从字的外形考察,以与部首字可以互训的形声字为转注。代表人物:南唐的徐锴[kǎi]、清代学者江声。主要观点:建类一首—指《说文》的部首。同意相受—指《说文》在每一部首下的“凡某之属皆从某”。例如:1.“考”属“老”部(考的意符是“老”)即受意于“老”,意思相近,可以互相解释。2.“松”、“柏”属“木”部,即受意于“木”。这实际上把《说文》同部首的字当作了转注字。(2)义转说定义:义可互训即为转注代表人物:清代学者戴震及其弟子段玉裁主要观点:“转注尤言互训也。……《老部》曰:‘老者,考也;考者,老也。’以考注老,以老注考,是之谓转注。”这就是说,凡是同义可以互相解释的字
3、,都是转注字。例:悟-觉蹲-居(3)声转说定义:以同一语源派生出来的词造字为转注代表人物:章炳麟章氏《国故论衡·转注假借说》:“字之未造,语言先之矣,以文字代语言,各循其声,方语有殊,名义一也,其音或双声相转,叠韵相迤,则为更制一字,此所谓转注也……何谓建类一首?类,谓声类,首,为语基(“一首”指词源上同韵或同声)。例:考、老同在幽部,其义相互容受,其音小变。三种学说的缺陷:“凡某之属皆从某”,《说文》每所属之字,往往并不都同义。(形同而义不同,只注意了侧重对“建类一首”的解释)例:“走,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起”,能立也。从走己声。虽从“走”,但并没有走
4、的意思。可以互相训释的不一定都是转注字,而是同义词,如“关,闭”为同义词,可互训,非转注字,并未揭示出转注字之间的全部联系。(只注意了侧重对“同意相受”的解释)2.义转说1.形转说3.声转说没有从汉语发展的历史考虑这个问题,汉语史的发展应该是文字学在前,音韵学在后,音韵学著作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有,代表作是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思考题:“转注”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假借—定义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長也。”对许慎假借例字的分析:令长《说文解字》注:“令”,本义“发号也”。“长”字的本义“久远也”。汉承秦制,有万户人口之县的行政长官称“令”,不到万户人口之县的行政
5、长官称“长”。假借的特点一,“本无其字”:用假借字表示的词,一定事先没有表示它的本字。二,“依声讬事”:假借字的读音与所需要表示的语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只有“依声”,才能“托事”。一个词,原本没有专门用来记录的字,而借用其它的文字进行记录。其后,也不为该词专门造字。这类词往往抽象,难以用表意的方式来设计文字。多见于1)古汉语虚词:例如:“其”、“之”等等2)双音节单纯词:例如:犹豫《楚辞·离骚》:“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3)音译外来词,“沙发”,“海绵”。等等。假借的类型依据本字的情况,假借可分为两种类型:1、无本字的假借:2、本有本字的假借:又称通假,指的是语言中的
6、某个词,本有记录它的字,但写书或抄书的人却写了一个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其結果有兩种:一、取代了本字;二、后仍用本字。如:(项伯)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蚤”通“早”从本字与通假的语音关系来看,通假字可分两种情形:1.同音通假2.近音通假如: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信”通“伸”本有本字的假借产生的原因1、源于同音别字:例:辨——辩2、为分散文字的职务:例:荷——扛3、為了使字形不相混:例:亖——四4、为避讳:邱(孔子)——丘;故衣—估衣(故—死)5、为求用字典雅:例:常棣(詩經,講兄弟)——兄棣。1、源于同音别字:例:辨——
7、辩3、為了使字形不相混:例:亖——四1、源于同音别字:例:辨——辩3、為了使字形不相混:例:亖——四5、为求用字典雅:例:常棣(詩經,講兄弟)——兄棣。1、源于同音别字:例:辨——辩3、為了使字形不相混:例:亖——四1.“六书”理论的重要意义“六书”理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阐释汉字造字方法的理论,也是中国文字学的核心理论。“六书”理论能够反映创造汉字形体的造字现实,反映了汉字造字的基本方式与规律,为人们研究汉字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六书”也是用来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有效理论,能够满足分析古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