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pdf

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pdf

ID:51413224

大小:374.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3

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pdf_第1页
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pdf_第2页
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pdf_第3页
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2期2011年4月农业科技管理ManagementofAgnculturalScienceandTechnologyv01.30.No.2Apr,2011文章编号:1001—8611(2011)02-0040-04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陶佩君1杨凤书2周宏宇1张月辰1(1.河北农业大学保定071001;2.保定市农业局保定071000)摘要:文章分析了“柴厂科教兴村模式”产生的背景与实施的措施,剖析了“柴厂科教兴村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推进科技扶贫制度创新的路径,如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对相关后续产业的带动与孵化功能、建立专家与农民的利益共

2、享机制、树立以贫困群众为主体的参与式扶贫理念等,以期加快农业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实现产、供、销集成运作,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系列化服务。关键词:科教兴村;科技扶贫;制度创新中图分类号:S一01文献标识码:A1996年年初,河北省易县柴厂村作为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第一个试点村,打破了政府主导的救济式扶贫惯例,开创了以大学教授科技帮扶为重点的开发式扶贫模式,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后来被总结为“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科教兴村”10多年来,柴厂村出名了,村民脱贫了,但由于专家教授得到的精神赞誉多于物质实惠,积极性难以持续发挥,加上近年来柿果产品滞销问

3、题加剧,使柴厂村发展的步伐明显放缓。因此,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制度创新,全面推进科技扶贫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深思的。1“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的产生背景1.1柴厂村的概况河北省易县梁格庄镇柴厂村,位于易县西北20km,地处太行山北端东麓,东连平原,西倚太行,南连丘陵,北接南湖,为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地形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坡度为200一620。柴厂村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邻清西陵、龙湖旅游开发区。全村总面积1533hm2,其中,山场面积1133hm2,占73.9%;耕地面积75hm2(水浇地面积40hm2,旱地面积35hm2),占4.9%。全村总

4、人口l170人,320户村民星星点点地分布在绵延7.5km的一条山沟里,户与户之间有的相隔1—2km。由于山场长期牲畜放养无序,乱采滥伐,加之对海泡石、花岗岩矿开发过度,自然生态资源破坏严重,村民生活水平始终在温饱线左右徘徊,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从1980年的300多元增长到1995年的1085元。1995年,柴厂村开始利用岗坡角次地发展以柿子为主的林果业,但由于信息闭塞,大部分村民小农意识浓厚,科技意识淡漠,商品意识差,管理传统粗放,致使柿果产量低、品质差。截至1995年年底,柿子总产量仅1.5万kg。1.2产生的背景1996年年初,中国农学

5、会聘请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与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对易县柴厂村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科学论证,制订了以“棚菜突破、林果主导、稳粮兴畜、矿产依托、旅游服务”为主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并确定柴厂村为全国“科教兴村”计划第一个试点村,全面启动科技扶贫计划。1997年,河北农业大学将柴厂村定为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并以大学教授送科技进村,教育培训农民为突破口,实现了政府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全面激活了村民迫切需要脱贫致富的强烈需求和内在潜能。在柿果、苗木市场价位等外在利益诱导下,农民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由被动接受变成主动索取,并逐步参与到

6、产前、产中及产后全过程中去,人均纯收人明显增加,截至2007年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500元。这种以大学教授科技帮扶为重点的开发收稿日期:201l-ol—15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研究与发展项目(08227102D)作者简介:陶佩君(19俳),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发展与农业推广。张月辰为本文通讯作者。第2期陶佩君等:从“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看科技扶贫制度的创新·41.式扶贫,后来被总结为“柴厂科教兴村模式”。2“柴厂科教兴村模式”的实施措施2.1瞄准柿果主导产业,强化实用技术培训软硬件建设易县柴厂村地处太行山石灰岩区,土壤类型属于偏碱性褐

7、土,适宜种植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柿树,其中,磨盘柿种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当务之急是以磨盘柿科学管理为突破口,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发展柿果主导产业。1996年11月,河北农业大学刘永居、王金泉等8位专家教授驱车奔赴柴厂村,对村民进行柿树管理技术培训。1997年3月31日.几位专家教授为“科教兴村”计划首届果树技术培训班的28名优秀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及剪枝剪、手锯等奖品。首期果树培训班历时4个月,培训内容根据生产的季节性、农民的渴求性、生产的急需性来确定,以柿果为主,苹果、板栗、花椒、杏、银杏等为辅,重点传授修剪、刮皮、嫁接、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