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留守儿童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留守儿童案例分析宜君县太安镇中心幼儿园周德胜一、个案档案:和宇洋,男,汉族,2007年12月出生于宜君县太安镇焦坪村,农业户口。父亲:和胜利,夫妻二人一直在西安打工,半年与孩子见面一次。该幼儿是蕾蕾班(大二班)的小朋友,由祖父母监护。二、关注问题:当确定我的跟踪对象有和宇洋后,我就想全面了解这个孩子,真正帮助这个孩子,通过日常生活、学习、行为、心理等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恰当、科学、合理的方法,让这个留守儿童感受老师的关爱,感受幼儿园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所以我第一时间就和孩子的爷爷进行了交流、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长期在西安打工,半年才能与孩子见一次面,自己腿脚有不灵便,平日里总怕孩子出现
2、这样那样的问题,管教比较严格,也很少让孩子与同龄小朋友一起玩耍,所以孩子性格内向、胆小、懦弱、腼腆,甚至有些孤僻和自卑。知道了这些情况,平日活动中,我开始观察他,留意他,和班级老师一起关注他,通过一些活动证明这孩子正如爷爷说的一样,性格内向、胆小、懦弱、腼腆。6案例一:课间活动时,蕾蕾班的三十多个小朋友都有秩序的来到活动场地争抢玩具玩耍(羊角球、小鹿这些小玩具少),部分孩子排队玩滑滑梯,他们个个跑、跳、追、闹,玩的是不亦乐乎,开心极了。和宇洋也慢吞吞的来到活动场地,坐在台阶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这些孩子玩,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一种渴望,一种羡慕。看到此,我走过去,蹲下身子鼓励他也过去玩,但是
3、他只是摇摇头,笑笑,原地不动。我继续说:“和宇洋,没有小玩具,你可以和大家一起排队玩滑滑梯呀,你看,大家都在排队,你去排队就可以啊!”他只是点点头不动。我拉着他的小手,送他去排队,帮助他爬上滑梯,顺利滑下来,他满足的笑了,那么天真,那么开心。我又继续帮他滑了第二次、第三次。随后,我悄悄的移到旁边,看着他玩。他虽然也能参与玩耍,但总是被别人插队,挤到后边。我一再提醒,但他总是点点头。案例二:一次听他们班的科学课。上课时,小朋友们都积极的举手发言,大声发表自己的观点,虽然很稚嫩,有些回答很不着边际,大家都急于表现自己,只有和宇洋端端正正的坐在小椅子上,一动不动,一言不发。我看在眼里,很是着急
4、,示意老师提问他,当老师叫起他时,他的声音像蚊子一样小,很难听清楚,老师一再鼓励,还是不行,整个表达也不清楚,意思模糊,整个过程,他显得很紧张,胆怯、胆小的个性表露无疑。三、分析原因: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定存在各种原因。或者是先天性的,如遗传、出生时窒息等方面的情况;或者是后天性的教养问题,如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等)的缺失或基本需要的过量,成长性需要(自我实现)的不满足等。或者是两方面都存在的原因。做为一位有心的老师,要采用多种渠道,6探询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和宇洋的心理行为,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了退缩、回
5、避和胆怯,为了查找原因,我与孩子的爷爷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做了全面分析,总结认为: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年不在身边,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身体状况不好,生活中总认为孩子缺少父母关爱,很是可怜,对孙子过于溺爱,事事都包办代替。自家住在玉华路,来往车辆多,邻居也多是租房户,来自农村的人多,那些孩子比较顽皮,缺少管教,所以担心孩子出现意外情况或与其他孩子在一起吃亏,受伤害,所以很少让孩子外出与小伙伴玩耍。久而久之,孩子变得内向、腼腆、胆小、孤僻,不善言谈。初到幼儿园哭闹、焦虑严重,经过了两年的集体生活,虽然有些变化,但是不明显,还是怕老师,怕与小朋友交往。但是他的内心里是渴望友情的,他很喜欢到幼儿
6、园,能够坚持每天来园,即使有病,也吵着闹着要到幼儿园。足以证明他渴望关爱,渴望与小朋友一起,想参与集体活动。作为老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通过丰富的活动、科学的方法,在生活和学习中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让他在集体活动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做事。四、教育策略:留守儿童有了心理问题,也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就应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给予高度的关注与重视,争取家长,配班老师的支持与配合,必要时需要爸爸妈妈配合进行指导与矫正。 1、老师的关心爱护 和宇洋身上的问题,后天的教养因素是关键。一般来说,老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处于衰退阶段,6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是有限
7、的,生活习惯、社交圈都受制约,孩子与他们长久生活,出入和玩耍的地方是固定的,接触的人群是固定的,久而久之,孩子的视野变窄,思维禁锢,缺乏应有的活泼,不利于养成开阔的胸怀,宽容的性格,也使孩子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在幼儿园里,我与配班老师约定,平时要多亲近他,如:摸摸他的头,拉拉他的手,对他多微笑,单独与他拉家常,经常拥抱他等,使他解除对我们的害怕心理。通过一段时间我们三人的共同努力,孩子开始慢慢地喜欢上我们,见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