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

ID:51357774

大小:8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2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1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2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3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4页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讲座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能力培养颜季州(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高级教师)心理学中,能力是指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心理学家指出:如果一个人能够迅速和成功地掌握某种活动,比其他人较易于得到相应的技能和达到熟练程度,并且能取得比中等水平优越得多的成果,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有能力的。在物理教学中,作为物理教师,要注意用合理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更要注意物理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一、初中生物理能力的分析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作者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认为,初中学生

2、的物理能力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征进行分类。(一)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指观察目的清晰,明确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的条件。观察的方法有许多,初中学生适合的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1.整体观察法 从整体形状、结构、布局等不同侧面进行观察。如对一些常见的电器、热机、简单机械的观察。2.局部观察法 从某一局部的形状、构造、功能及其和整体的关系等某一特定的角度去观察,以获得对局部的具体感知。如观察体温计的构造,观察密度计的结构等。3.现象观察法 感知观察对象发生的全部现象,以及现象的性质,发生的条件,发生现象的具体部位、特征等。

3、如观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瓶子吃鸡蛋”、“纸片托住一杯水”等等。4.过程观察法 观察对象随时间、空间的变化情况,它在变化过程中呈现的规律性以及这种变化的阶段性。例如“傻瓜相机原理分析”;“用欧姆定律解释短路和断路”等教学策略。(二)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指了解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会正确地使用仪器,会做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出简单的实验报告。初中物理的实验有很多,我们把它们分成最基本的三类,测量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测量性实验重点突出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方法设计和测量数据的处理,(与之伴随的能力培养——体验、感知“估测”

4、“目测”“一找准”)验证性实验重点理顺实验步骤的合理性和顺序性;而研究性实验则侧重于实验过程的合理性和实验结论的规律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下列问题并重点加以指导:(1)实验原理应简明;(2)实验步骤顺序要合理清晰,内容只涉及操作过程,文字表达要准确明了;(3)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如果是以列表形式,在表格的设计和记录的规范上要严格要求。总之,从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当中要能充分体现到学生实验能力的强弱和物理素养水平。(三)思维能力物理思维是将物理观察与实验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获得新的理性认识的过程。物理思维能力是顺

5、利地进行物理思维,获取正确思维结论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如下思维:1.分析 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部分,然后逐一加以研究的逻辑方法,便于对整体事物当中局部的、个别的、特殊的性质加深认识,是最终认识整体事物的基础。2.综合 将分立的研究对象或分析后的各部分的结论重新组合,并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例如在学习“凸镜单元”时,体现“折射→透镜→焦距→成像→相机→眼镜”学科逻辑,从而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与应用。(常见问题:知识点割裂)3.比较 即找出几个或几类事物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比较的

6、结果直观表现为一个正确的判断,但当它与抽象、概括、归纳相联接时,通常会导致物理概念、规律的建立。例如:同样是浮力应用,但潜水艇与热气球所控制的变量不同;同样是颜色问题,色光三原色与颜料三基色体现不同的叠加规律;教学中经常运用“对比”使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4.抽象 即抽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内容,舍弃非本质内容。如研究各种物体间的作用:人压桌面,马拉车,起重机提升重物,首先要舍弃物体的生活概念,再舍弃一些与力相关甚小的因素,继而分离出运动,速度等非本质的物理因素,突出相互的作用、速度改变、物体形变等本质因素和共同点,

7、最终形成力的整体概念。(四)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应用物理学知识、原理、规律,分析和解释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师应设法创设更多的“真实情境”。(手段多样化)二、初中学生物理能力培养的对策、途径与案例分析1.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在落实“过程和方法”目标中实施能力培养;(关键区别“同化”与“适应”)2.通过实验创设情境,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建模能力;3.在习题教学中,挖掘习题中的“能力点”、难题“分层”;争取新课阶段“分散难点”(例:从试题中反思教学目标的制订)4.在复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培养归纳、概括的

8、能力;体验顿悟。(例:折射→透镜→成像→相机单元的学科逻辑及能力培养)思考问题:“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述为什么用f参量?在不知道f的情况下,怎样判断“像的性质”?实际教学中,为什么有人常常忽略(回避)f概念的落实?5.在身边的生活中选用“鲜活的”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