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驴子”的教育需警惕.doc

制造“驴子”的教育需警惕.doc

ID:51352795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制造“驴子”的教育需警惕.doc_第1页
制造“驴子”的教育需警惕.doc_第2页
制造“驴子”的教育需警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制造“驴子”的教育需警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制造“驴子”的教育要警惕了说起驴子与露珠,也许会不搭界的。而要是将其置入某种语境中,是有一定关联的。 先说两则寓言,关乎驴子与露珠的:  其一:说的是有头驴费尽心机,终于爬上了屋顶。在人们的围观中,它手舞足蹈很是开心,结果把屋顶的瓦片全踩碎了。主人从地里干活回来,发现了驴子在屋顶上的闹剧后,他立刻爬上屋顶,把驴子赶了下来,并用一根粗棍子狠狠地打了它一顿。  这下驴子不高兴了,说它昨天发现猴子也是这样跳的。而主人却非常高兴,好像这样给了主人许多欢乐似的。这时,农夫就直骂驴子是蠢货了。  其二:讲的是一个乞丐在一片树林里行走,当他坐在树下休息的时候,一颗

2、大而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他的手掌心。乞丐看了一会儿,把手掌递到唇边,并问露珠自己要做什么。露珠说自己要被吞了。乞丐对露珠说,它比自己还可怜,生命操纵在别人手里。这时露珠说乞丐错了,并解释说自己还不懂什么叫可怜。因为自己曾滋润过一朵花苞,并让它美丽的开放。现在即将要滋润另一个生命,这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运,此生无悔呢。  这会儿,我们来说说在教育语境下,两者存在的关联。  我们的教育说起来有这方针、那理念,更有一些所谓专家糊弄出一套一套的模式什么的,眼花缭乱,叫人应接不暇。感觉教育还是挺热闹的事情。而在骨子里,教育总是在培养“驴子”,而瞧不起“露珠”。  

3、驴子的愚蠢就在于它不顾自身特点,做了自己不该做的事情。他看到猴子爬上屋顶是好玩的事,自己也跟着上了屋顶,还拼命表演,结果踩坏了主人屋上的瓦片。问题还在于他不理解主人对他的责怪,这只能说明他的愚蠢。  “驴子”效应,就是不顾实际的盲目炫耀。这在教育语境里是经典思维方式与常态工作逻辑。不管学生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我们总是想让他考试能够拔尖,能够考上一个名校,是“猴子”自然要让他上屋的,就是“驴子”也要让他上屋。似乎只有这样就是有“成果”了,因为是让大家都看到了嘛。更要命的是,畸形教育下的“驴子”们没有一点自己的思维,只会模仿,看到猴子的行为受宠了,也就跟

4、着那样做着。  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在机器的流水线上制造着一批一批这样的“驴子”。等他们都爬上了社会的屋顶,这个社会的大厦还能安全吗?  乞丐手心里的那颗露珠是有情怀的,它晶莹、善良、宽容、自觉。它深知自己的作用,它懂得自身的价值。我们的教育在内涵上其实是没有这种“露珠”效应的。  这正是我们教育最大的缺憾。  “露珠”效应的教育,是个性价值观的完美体现,不在于伟大与否,关键是自身的定位要准确。达到自身价值最大化,就是优秀的完美的。  所以说,教育真的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死的知识,更不考出多么高的应试分数来。教育,是要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与创新的因子。 

5、 耶稣曾经带着徒弟彼得远行,路上看到一块马蹄铁,他让彼得捡起来,但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就捡了起来。在路过一个城镇时,耶稣到铁匠铺换了三文钱,又顺便用这钱买了18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行,一路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知道彼得是又渴又饿了,于是就把藏在袖中的樱桃丢出来一颗,彼得慌忙捡起来吃掉。耶稣也没说什么,继续边走边一颗一颗的丢着,彼得也只好狼狈不堪地弯了18次腰,去捡起那水灵灵的樱桃用来解渴。  耶稣与彼得师徒二人,都没什么。但这里,却是能够体现教育精髓的。  老师用实际行动,教育了学生:要有预见,要勤于动手。  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6、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