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ID:5132347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1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1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2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3页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方向    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实施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1.“培养数学问题意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也是实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课题所研究的“培养数学问题意识”广义上而言是指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解决过程的意识与能力。具体的说就是,在学习过程中,

2、学生面对学习情境或信息源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并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自主调控学习的目标、方向及情感因素。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挑战与思考的快乐,能主动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其中,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起点和关键点。(“问题”是一个人面对某种不清楚的事物而不能主动应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理解它而产生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或困惑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

3、生探究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表现为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想问”是指学生面对疑问主观上有想获取解决的心理需求;“敢问”是学生敢于把自己的疑问表达出来;“会问”是指学生不盲目地提问题,提问时有明确的指向性;“善问”是指学生能自觉地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满数学课堂,并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形成新知。    2.“主动”是指学生有了主动的学习态度与情感、主动提出问题意识的能力、主动的学习目标、主动的探究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发展。    3.“发展”是新课程理念下一个重要名词,全

4、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把学生的主动发展当作课题研究的重要目标。计划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让学生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进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中享受成长的快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方法与能力。最后,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研究与培养,解决学生上课只听讲,不会提问的现状,使学生课堂充满活动,使每个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    2.建立“培养问题意识,促进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    3.培养形成“以问题为主线,

5、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4.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课题研究内容    1.学生问题意识及学习的主动性的现状研究。    2.学生缺乏主动问题意识及学习主动性的归因研究。    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每个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    4.建立“培养问题意识,促进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形成相应的教学策略。    5.促进“以问题为主线,自主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6.教学模式实施产生的学生发展情况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之间的关系研究。    其中第3、4、5

6、点为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7.建议子课题研究,如:   (1)促进问题意识形成的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   (2)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能在作业中提出、分析问题。   (3)指导学生正确对待作业中存在错误问题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进度        我的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第一阶段“敢问”;第二阶段“会问”;第三阶段“善问”。    1.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使学生从不会问,不敢问到敢问;教师从一问一答逐步到放开手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学生能够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   

7、 2.主要研究如何在学生敢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会问。让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问到点子上,提高质疑能力。    3.对第一阶段的研究进行问卷调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