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

(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

ID:51322545

大小:60.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3-22

(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_第1页
(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_第2页
(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_第3页
(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_第4页
(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教学教案)公孙丑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孙丑上一孔子肯定管仲的贡献,因为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外交手段避免战争,由此造福百姓。孟子认为管仲未能帮助齐桓公修其仁政,由霸而王。两者角度不同而基本立场是一致的齐君若能抓住机遇以自己的土地千里,人口密集的优势行仁政,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成就。二北宫黝养勇的方法是外发,以外在的过人气势来彰显勇敢。孟施舍的方法是内求,以坚定必胜的意念来彰显勇敢,内求比外发,当然更能把握要领孟子承认告子比他更早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但是告子的不动心是靠两种“勿求”结果既不能通达义理,也不能知言养气人有身体,以气为其内容,“气”包

2、含血气、欲望、情绪等作用,同时,人还有心志,可以思想、判断及选择,这才是作为气的统帅。孟子主张身心合一,以心统身吾善养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最伟大最坚强的气,用正直去培养它,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行为不符合心志的,意气就会软弱。所以,意气人人都有,而能培养出浩然之气的人则是少数精英。三孟子认为“霸”与“王”的区别在于,“霸”是□□□□□,而“王”是□□□□□;行仁德才可以使人□□□□□□□。王者以德,霸者以力。力需要各种条件配合,并且常在变迁之中,造成强权兴亡。德则是人性共同的归趋,有其可大可久的基础四行仁政而王

3、“仁则荣,不仁则辱”统治者应该修明政治,不应该享乐,否则只能自取其辱,因为不仁将会造成众叛亲离,最后可能亡国丧命。五仁政的具体措施尊贤使能、减免赋税、实行井田制孟子认为,仁政可以由“不忍人之心”推广出来孟子提出了著名的“四端”说,即“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发端,谦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盂子学派的“性善论”。本章主旨在于勉励人们的保持和扩大充实这些“发端”。即足以保四海而王天下。心的四端是向善的力量,是由内而发的。人的本性虽然是善的,但是否能做到仁却受到外界条件

4、的阻碍。在这一点上,人完全有自主选择的能力,因此,盂予的结论是:能否做到仁,完全取决于自身的抉择。孟子提醒我们不要轻易受行业的特性所影响,亦即不可因为行业而失去行仁之心。子路闻过则喜,大禹闻善言下拜,而更高的境界则是如同舜那样带动他人一起来行善。在善的面前,是没有人、我之分的,自己不善而他人有善,就舍己从人;自己有善而他心还没有达到,就公之于众与他人一起来实施。与人为善:是指舍弃自己的缺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切实吸取并付诸行动,这就等于和别人一起行善伯夷(隘)原则性太强、自视清高,气量狭窄,难与之相处,柳下惠

5、(不恭)态度过于随便,没有原则,逢场做戏他们虽然德行高尚,但秉性还有缺陷,作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按中庸之道来行事处世。公孙丑下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是天时、地利而是人和,体现了孟子的人本思想孟子认为有大作为的君主与贤才商讨大事,就应□□,而贤才如果君主不能□□□□,就不值得与之共事。伊尹、管仲就是孟子所说的□□□□“欲有谋焉,则就之”体现了孟子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思想主张。君子对于礼物不以其多少来确定接受不接受,而是以是否合乎道理来去取。不合乎“理”的;再多也不能受;合乎“理”的,虽然菲薄,也应该接受

6、。孔子所谓“临财毋苟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孟子处世强调守经达权。就是在坚持原则时,还要考量具体情况来采取权宜措施。孟子强调,无论是官员还是国君,都要有责任心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孟子认为,作为正式的官员,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有职位在身的不能尽职就离去,有进言之责的不能进言就离去”。像孟子那样的无职无位的士人,则不能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当然,这主要是从执政者角度来说的,作为士人本身,并不能因此而全无道德责任和历史使命、否则就不成其为“君子”或“士”了。2·16孟子认为,丧礼是否得当,主要有两

7、条:其一是是否尽到了做人子的孝心;其二是与自己的能力(主要是财力)是否相当。实际所为没有达到财力所能承担的程度,就说不上是尽心。从本质上说,盂子的丧礼观与孔子没有二致。2·17孟子认为燕国是可以讨伐的,但必须由□□去讨伐,杀人犯该杀,但必须由□□去杀,如果一个无道的国家去征伐另一个无道的国家就叫□□□□孟子并不一概反对战争,他所主张的是吊民伐罪的战争。2·18孟子赞扬勇于改过的品德。人不怕犯错,只怕掩饰错误而又不加以改正。即使是古圣人也会犯错,但”过则改之“才是君子所为。2·19君子是否出仕,不是以利益的大

8、小来衡量的,而是取决于自己的主张能否推行。孟子认为齐国的执政者不可能理解、采纳自己的主张,所以就离开了。这说明孟子既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又反映了孟子关于人的行动以”义“为标准的待人处世原则。2·20君主要挽留贤者,必须要使贤者安心;反过来,贤者所顾虑的,也是能否以自己的主张来影响君主。齐王想挽留孟子,但又不真正理解孟子,所以孟子要与之决绝。2·21充分表达了孟子以天下为己任的道德责任感。抒发了孟子救世济民的思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