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pdf

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pdf

ID:51288712

大小:1.07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3

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pdf_第1页
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pdf_第2页
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pdf_第3页
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4期(总第180期)No.4(SerialNo.180)2015年8月CHINAMUNICIPALENGINEERINGAug.2015DOI:10.3969/j.issn.1004-4655.2015.04.025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吉冰冰,许文明,马振世,翁厚洋(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235)摘要:通过对南京轨道交通4号线21标区间工程施工中隧道上浮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和总结,详细叙述在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的主要原因以及控制措施,形成工程经验的总结。关键词:隧道上浮;规律;控制技术中图分类号:U455.4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4-4

2、655(2015)04-0075-04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盾构法隧道施线(转弯半径R=1000m),竖向坡度始终为0.2%。工工艺以其高效性和安全性得到普遍运用,并不断隧道总长1774.5m,共1475环管片,管片外径完善,尤其在软土地层中盾构法隧道施工工艺已非6.2m,内径5.5m,宽度1.2m,采用1台863土常成熟,但隧道上浮现象却屡见不鲜,常导致隧道压平衡盾构机掘进。轴线超限,影响工程质量。2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本文针对南京轨道交通4号线21标区间隧道2.1工程地质施工过程中隧道上浮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将控制隧道顶部主要为①层松散填土、②-1a2、隧道

3、上浮的技术措施进行实践和优化,形成工程施②-2b3-4(淤泥质)塑粉质黏土夹粉土、③-1b1-2工的经验总结。层塑粉质黏土,洞身主要穿越②-2b3-4(淤泥质)1工程概况塑粉质黏土夹粉土、②-3b2-3塑粉质黏土夹粉土、南京轨道交通4号线21标区间工程为车辆段③-2b2可塑粉质黏土,洞底主要为②-2b3-4(淤高速试车线隧道区间,试车速度为1.5倍的正线行泥质)塑粉质黏土夹粉土、②-3b2-3塑粉质黏土车速度,因此对成型隧道轴线控制要求较高。区间夹粉土、②-4b2可塑粉质黏土、③-2b2可塑粉隧道自车辆段东南侧出发,南向北穿越车辆段内质黏土及③-4b2可塑粉质黏土夹

4、粉土。部基地,下穿仙林大道与三环路,平面设置1条曲隧道主要穿越地层见表1。表1区间围岩分布表环号1~510环510~700环700~1200环1200~1477环埋深4.6~6m8~8.8m8.8~10.3m10.3m80%~90%为②-2b3-4层淤泥70%为②-2b3-4层淤泥质粉70%为②-2b3-4层淤泥质粉掌子面质粉质黏土层;底部10%~20%质黏土层;底部30%为②-3b2-3主要为③-2b2粉质黏土层质黏土层;底部30%为②-3b2-3地质为②-3b2-3粉质黏土夹粉土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层粉质黏土夹粉土层地质简图收稿日期:2015-04-14第一作者简

5、介:吉冰冰(1988—),男,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管理。75吉冰冰,许文明,马振世,翁厚洋:软土地层中隧道上浮分析及控制2015年第4期2.2水文特性单环管片自重为地下水主要表现为孔隙潜水,贮存于②层以下G=ρ×g×V管片≈21.2t(1)3浅软弱土中,水位较高,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式中:ρ为管片密度,2.8t/m;V管片为管片体积,3深0.7~4.0m,常年最高水位可取场地整平后埋7.7m。深0.5m。单环管片水浮力为3隧道上浮分析F=ρw×g×V排≈35.5t(2)33.1情况说明式中:ρw为水的密度,1t/m;V排为管片排水体积,33.1

6、.1隧道上浮现象36.2m。该隧道从第6环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现综上所述,管片自重G<水浮力F,若无其象,上浮量逐渐增大,第55环隧道上浮量达到最他作用力与之平衡,会造成隧道上浮。大值7cm,采取相应措施后上浮量逐渐减少(见3.2.2盾构姿态影响图1)。本区间隧道管片明显上浮的区段,盾构姿态均前低后高,俗称为“磕头”,造成盾构机轴线与隧8060道设计轴线存在夹角α(见图3),盾构机掘进推40力F推力会对管片形成竖直向上的分力F上(见图4):20上浮量/mm0F上=F推力×sinα(3)5203550658095110125140环数以本区间为例,盾构机掘进100环

7、时,F推力为700t,sinα≈0.00925,代入式中计算出F上=F推力×图1隧道上浮监测数据sinα≈6.5t,因此管片受到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上,3.1.2上浮各阶段简析作用方向与水浮力一致,加剧隧道上浮趋势。区间隧道上浮可分为3个阶段:束缚阶段、过渡阶段、稳定阶段(见图2)。其中,A-B区为束缚阶段,管片受盾尾束缚未呈现较大上浮量;B-Cα区为隧道上浮过渡阶段,管片脱离盾尾束缚后上浮量逐渐增大,但未达到峰值;C-D区为隧道上浮后的稳定阶段,隧道上浮量达到峰值。图3轴线对比图图4受力分析图图2隧道上浮示意图3.2.3同步注浆浆液影响3.2隧道上浮原因分析本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